脱甲基化

甲基化是导致从一个分子中去除一个甲基(CH3)的化学过程。一种常见的去甲基化方式是用一个原子取代一个甲基,导致净损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与去甲基化相对应的是甲基化。

生物化学中

生物化学系统中,去甲基化的过程是由去甲基化酶催化的。这些酶氧化N-甲基,N-甲基出现在组蛋白和某些形式的DNA中。R2N-CH3+O→R2N-H+CH2O一个这样的氧化酶家族是细胞P450。α-酮戊二酸依赖的羟化酶对DNA的去甲基化有活性,通过类似的途径操作。这些反应利用了邻近胺类的弱C-H键。特别是,DNA中的5-甲基胞嘧啶可以被TET酶脱甲基,如图所示。TET酶是α-酮戊二酸依赖型羟化酶家族中的二氧酶。TET酶是一种依赖α-酮戊二酸(α-KG)的二氧酶,它通过将分子氧(O2)中的一个氧原子纳入其底物,即DNA中的5-甲基胞嘧啶(5mC),来催化氧化反应,产生DNA中的产物5-羟甲基胞嘧啶。这种转化与辅助底物α-KG氧化成琥珀酸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相配合(见图)。xxx步涉及α-KG和5-甲基胞嘧啶与TET酶活性部位的结合。TET酶都有一个核心催化结构域,该结构域有一个双链β螺旋折线,包含了在Fe(II)/α-KG依赖性加氧酶家族中发现的关键金属结合残基。α-KG作为双叉配体(两点相连)与Fe(II)协调(见图),而5mC则被一种非共价力紧紧抓住。TET活性部位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三联体图案,其中具有催化作用的铁(II)被两个组氨酸残基和一个天冬氨酸残基所固定(见图)。三元结构与铁中心的一个面结合,留下三个可用于结合α-KG和O2的易变位点(见图)。然后TET发挥作用,将5-甲基胞嘧啶转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而α-酮戊二酸则转化为琥珀酸和二氧化碳。一些甾醇的脱甲基化是睾酮和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步骤。在小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约有2000万个5-甲基胞嘧啶在精子使卵子受精后的六小时内脱甲基,形成一个子宫。在有机化学中,去甲基化通常是指醚的裂解,特别是芳基醚,但也有一些例外,如胺的N-去甲基化(如咪唑啉到去甲丙胺)。

解除甲基醚

芳基甲基醚普遍存在于木质素和许多衍生化合物中。这些材料的去甲基化一直是人们努力的对象。该反应通常需要苛刻的条件或苛刻的试剂。例如,兰素中的甲基醚可以通过用强碱在250°C(482°F)附近加热来去除。较强的亲核剂,如二organophosphides(LiPPh2)也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裂解芳基醚。其他已经采用的强亲核剂包括酸盐,如EtSNa。也可以使用酸性条件。历史上,芳基甲基醚,包括天然产品如可待因(O-甲基吗啡),通过在180至220℃(356至428℃)的熔融盐酸吡啶(熔点144℃(291°F))中加热该物质,有时使用过量的氯化氢,在一个被称为Zeisel-Prey醚裂解的过程中被脱甲基。

脱甲基化

芳香族甲基醚的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精确定位所形成的N-甲基氯化吡啶来进行。该反应的机制始于吡啶离子向芳基甲醚的质子转移,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步骤(K<10-11),考虑到吡啶的酸性(pKa=5.2)比质子化的芳基甲醚(芳基甲基氧铵离子,pKa=-6.7,芳基=Ph)弱得多,所以需要苛刻的条件。随后,在甲基处的芳基甲基氧铵离子被吡啶或氯离子(取决于底物)SN2攻击,得到游离的苯酚,最终得到N-甲基氯化吡啶,直接或通过随后的甲基转移从甲基氯化物到吡啶。另一种经典的(但也是苛刻的)去除芳基甲基醚的方法是将醚在乙酸(沸点118℃(244℉))或浓氢溴酸或氢碘酸中的溴化氢或碘化氢溶液中加热至回流。氢溴酸或氢碘酸裂解醚的机理非常相似,其中高酸性的HBr或HI使醚质子化,然后被溴化物或碘化物置换,两者都是很好的亲核剂。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