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硬孔菌
目录
简介
小孔硬孔菌是一种植物病原体,已知会导致各种热带作物出现白根腐病,例如可可、木薯、茶叶,对巴西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橡胶白根腐病
Rigidoporus lignosus (klotzsch) Imazeki 是白根腐病的病原体,于 1904 年首次在新加坡植物园报道。 它属于担子菌目,属于多孔菌科。 该病原发于根部,后蔓延至领部。 叶面症状随后随着根系的破坏而开始。 它的地上症状表明这些树大多无法治疗和恢复,因为感染的快速进展使死亡迫在眉睫。
无论年龄或健康状况如何,这种疾病都会导致树木大量死亡,从而给许多国家的乳胶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它是斯里兰卡和许多其他橡胶种植国橡胶种植园xxx破坏性的根部病害。
白根腐病现已成为亚洲和非洲大陆橡胶树危害xxx的根部病害,世界市场上98%的天然橡胶都来自这些地区。
仅在印度尼西亚,受灾面积就超过 80,000 公顷。由于这种致命疾病,整个耕地的 5-10% 成为光秃秃的土地。
病原体(Rigidoporus lignosus)会在死的或活的根碎片上停留很长时间,同时对健康植物造成新的感染。
真菌形成许多 1-2 毫米厚的白色、有点扁平的菌丝体,它们生长在根皮表面并牢固地粘附在根皮表面。 这些根状茎生长迅速,在没有任何木质基质的情况下可以在土壤中延伸数米。
因此,健康的橡胶树可能会被从树桩上长出的游离根状茎或埋在地下的受感染木质碎片以及与附近患病树木的根部接触而感染。真菌在根组织中的内部进展远远落后于根部菌丝体附生生长的前沿。 在这方面,R. lignosus 的发展模式具有异养生长习性的特征。
根状茎感染根部后,真菌优先渗透到土壤深处的主根。然而,首先,根状茎必须在形态发生上变成感染性菌丝,其特征是降解能够腐烂木材的细胞外酶。
这种机制受到土壤中部分缺氧条件的严格调节,深度由质地是沙质还是粘土决定。
主根内的木材定殖向上蔓延至颈圈和根系的其他部分。 通过重现温室中土壤缺氧的条件,开发了一种可控且有效的人工感染橡胶树幼苗的方法。 与健康根组织的浅粉红色至黄色相反,新定植的木质组织呈棕红色。这种颜色从寄生虫的进展前沿向较早定植的组织逐渐消失,那里的木材特别易碎。 R. lignosus 引起木材白腐病,其特征是细胞壁中的木质素降解。
橙黄色的子实体主要在雨季期间在受真菌严重侵袭的树木底部形成。
![小孔硬孔菌](http://map.s-jl.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4/2024/09/20240928011631-66f758efe83cf.png)
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一直是 R. lignosus 生物学中xxx争议的观点之一。孢子是有活力的,但现在一致认为孢子在接受基质上原位发芽的可能性极低。
在森林被砍伐后立即建立的橡胶树种植园中,R. lignosus 的菌丝体丝会引起感染(Pichel,1956)。 然而,在第二次种植中,孢子可以构成接种物,用于感染保留在种植行之间的老橡胶树的树桩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