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弧菌
目录
费氏弧菌
费氏弓菌(也称为 Vibrio fische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 该物种具有生物发光特性,主要与各种海洋动物共生,例如夏威夷短尾乌贼。 它是异养的、氧化酶阳性的,并且通过单极鞭毛运动。 自由生活的 A. fischeri 细胞靠腐烂的有机物生存。 该细菌是检查微生物生物发光、群体感应和细菌-动物共生的关键研究生物。 它以德国微生物学家 Bernhard Fischer 的名字命名。
核糖体 RNA 比较导致该物种在 2007 年从弧菌属重新分类为新创建的 Aliivibrio。然而,名称更改并未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普遍接受,他们仍在发表 Vibrio fischeri(参见 2018-2019 年谷歌学术搜索)。
基因组
A. fischeri 的基因组于 2004 年完成测序,由两条染色体组成,一条较小,一条较大。 1 号染色体有 290 万个碱基对 (Mbp),2 号染色体有 1.3 Mbp,使总基因组达到 4.2 Mbp。
A. fischeri 的 G+C 含量是 27 种弧菌中最低的,但仍与霍乱弧菌等高致病性物种关系最密切。 A. fischeri 的基因组也携带移动遗传元件。
A. fischeri 全球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中。 它们可以自由漂浮在海洋中,并且与海洋动物、沉积物和腐烂物质有关。 A. fischeri 作为海洋动物的共生体进行了最多的研究,包括 Euprymna 和 Sepiola 中的鱿鱼,其中 A. fischeri 可以在鱿鱼的发光器官中找到。 这种关系在夏威夷短尾乌贼 (Euprymna scolopes) 中得到了xxx的表征,其中 A. fischeri 是栖息在乌贼发光器官中的xxx细菌种类。
生物发光
A. fischeri 的生物发光是由 lux 操纵子的转录引起的,它是通过种群依赖性群体感应诱导的。 A. fischeri 的种群需要达到最佳水平才能激活 lux 操纵子并刺激光的产生。 昼夜节律控制着光的表达,根据伪装的需要,白天的发光更亮,晚上更暗。
![费氏弧菌](http://map.s-jl.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4/2024/09/20240928010207-66f7558fe5b62.png)
细菌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由一组标记为 lux 操纵子的基因编码。 在 A. fischeri 中,五个这样的基因 (luxCDABEG) 已被确定为活跃于可见光的发射,并且两个基因(luxR 和 luxI)参与调节操纵子。 一些外部和内部因素似乎会诱导或抑制该基因组的转录,并产生或抑制光发射。
A. fischeri 是许多通常与海洋生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细菌之一。 海洋生物含有利用生物发光的细菌,因此它们可以寻找配偶、抵御捕食者、吸引猎物或与其他生物交流。 作为回报,细菌所在的生物体为细菌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