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
目录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是一种用于根据病毒的信使 RNA (mRNA) 合成方式对其进行分类的系统。 通过根据病毒的 mRNA 产生方式组织病毒,可以研究行为相似的病毒作为一个不同的组。 描述了七个巴尔的摩组,考虑到病毒基因组是由脱氧核糖核酸 (DNA) 还是核糖核酸 (RNA) 组成,基因组是单链还是双链,以及单链 RNA 基因组的意义 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巴尔的摩尔病毒分类系统也与复制基因组的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巴尔的摩尔病毒分类系统可用于将病毒分组在一起进行转录和复制。 与病毒有关的某些主题与多个特定的巴尔的摩组相关,例如特定形式的 mRNA 翻译和不同类型病毒的宿主范围。 存储病毒基因组的病毒衣壳的形状等结构特征,以及病毒的进化史,都不一定与巴尔的摩类群有关。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于 1971 年由病毒学家大卫巴尔的摩创建。 从那时起,病毒学家就开始普遍使用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以及基于进化史的标准病毒分类法。 2018 年和 2019 年,基于某些群体来自共同祖先的证据,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被部分整合到病毒分类学中。 各种领域、王国和门现在对应于特定的巴尔的摩群体。
概览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根据病毒的 mRNA 合成方式将病毒分组。 与此直接相关的特征包括基因组是由脱氧核糖核酸 (DNA) 还是核糖核酸 (RNA) 组成、基因组的链性(可以是单链或双链)以及单链基因组的意义 ,这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根据上述特征对病毒进行分类,可以将行为相同的病毒作为不同的组进行研究。 下面列出了七个用罗马数字编号的巴尔的摩组。
- I 类:双链 DNA 病毒
- II 组:单链 DNA 病毒
- 第 III 类:双链 RNA 病毒
- 第 IV 组:正义单链 RNA 病毒
- V 组:负义单链 RNA 病毒
- 第 VI 组:单链 RNA 病毒,其生命周期中有一个 DNA 中间体
- 第 VII 组:双链 DNA 病毒,其生命周期中有一个 RNA 中间体
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主要基于病毒基因组的转录,每个组内的病毒通常共享 mRNA 合成发生的方式。 虽然不是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的直接焦点,但组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组中的病毒通常也具有相同的病毒基因组复制机制。 正因为如此,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提供了对病毒生命周期的转录和复制部分的见解。 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的结构特征,例如病毒衣壳的形状和病毒包膜的存在,即围绕衣壳的脂质膜,与巴尔的摩群体没有直接关系,这些群体也不一定显示遗传 基于进化历史的关系。
分类
DNA病毒
DNA 病毒的基因组由脱氧核糖核酸 (DNA) 构成,分为两组:双链 DNA (dsDNA) 病毒和单链 DNA (ssDNA) 病毒。 他们被分配到四个独立的领域:Adnaviria、Duplodnaviria、Monodnaviria 和 Varidnaviria。 许多人还没有被分配到一个领域。
I 类:双链 DNA 病毒
xxx个巴尔的摩组包含具有双链 DNA (dsDNA) 基因组的病毒。 所有 dsDNA 病毒的 mRNA 都是通过三步过程合成的。 首先,转录起始前复合物与转录开始位点的 DNA 上游结合,从而募集宿主 RNA 聚合酶。

其次,一旦招募了 RNA 聚合酶,它就会使用负链作为合成 mRNA 链的模板。 第三,RNA 聚合酶在到达特定信号(例如聚腺苷酸化位点)时终止转录。
dsDNA 病毒利用多种机制来复制其基因组。 双向复制被广泛使用,其中在复制源站点建立两个复制叉并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围绕圆形基因组的循环中产生线性链的滚环机制也很常见。 一些 dsDNA 病毒使用链置换方法,由此从模板链合成一条链,然后从先前合成的链合成互补链,形成 dsDNA 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