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常染色体区
目录
拟常染色体区
假常染色体区域 PAR1、PAR2 是 X 和 Y 染色体上的同源核苷酸序列。
假常染色体区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中的任何基因(到目前为止,至少已为人类发现了 29 个)与任何常染色体基因一样都是遗传的。 PAR1 包含 2.6 Mbp 的人类和类人猿 X 和 Y 染色体的短臂尖端(X 和 Y 总共 155 Mbp 和 59 Mbp)。 PAR2 位于长臂的尖端,跨越 320 kbp。
地点
GRCh38 中 PAR 的位置是:
GRCh37 中 PAR 的位置是:
继承与功能
正常的雄性哺乳动物有这些基因的两个拷贝:一个位于其 Y 染色体的拟常染色体区域,另一个位于其 X 染色体的相应部分。 正常女性也拥有两份假常染色体基因,因为她们的两条 X 染色体中的每一条都包含一个假常染色体区域。 X 和 Y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通常仅限于假常染色体区域; 因此,假常染色体基因表现出常染色体而非性连锁的遗传模式。 因此,女性可以继承原本存在于其父亲 Y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这些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功能是它们允许 X 和 Y 染色体在男性减数分裂期间配对并正确分离。
基因
拟常染色体基因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位置:PAR1 和 PAR2。 这些被认为是独立进化的。
X 和 Y 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假常染色体区域之间的交叉(重组)似乎是男性减数分裂正常进展所必需的。 因此,那些没有发生 X-Y 重组的细胞将无法完成减数分裂。 X 和 Y 染色体的拟常染色体区域之间的结构和/或遗传差异(由于杂交或突变)会破坏配对和重组,从而导致男性不育。

PAR1 区域中的 SHOX 基因是最常与人类疾病相关并广为人知的基因,但所有假常染色体基因都逃避了 X 失活,因此是在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条件下具有基因剂量效应的候选基因 。
缺失也与 Léri-Weill 软骨骨发育不良和马德隆氏畸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