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

  人物履历

1960年毕业于医学院(现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1979年4月到英国

  1981年8月回国。

  

1984年被授予首批xxx有突出贡献钟南山专家称号。

  

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获首批xxx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通令嘉。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章。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通令嘉,

  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1998年6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章,同年5月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

  

1997年当选为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钟南山钟南山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代表之一。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地区民间通称为“型肺炎”)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1981年回国。历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呼吸内科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总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曾受聘为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国际胸科学会亚太分会理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及剑桥国际学会会员,并作为中国的xxx代表参加“全球哮喘防治方略”的制定。

   工作经历

  1960.07-1971.08 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组 助教

  

1971.09-1974.04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内科 住院医师

  1974.04-1978.08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1978.09-1982.12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1979.10-现 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3.01-1986.12 广州医学院副教授

  1986.12-现 在 广州医学院教授

  1986.12-现 在 广州医学院呼吸内科硕士导师

  1987.12-1992.10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院长

  1992.5-2002.12 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

  1995.08-现 在 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博士生导师

  1996.02-现 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10-现 在 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

  应用siRNA策略研制预防和治疗SARS疾病xxx药动物实验(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 2008)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 2008)

  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 (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2008)

  

创建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xxx教学二等 2009)

  利用食道电极膈肌肌电图触发呼吸机送气的方法(发明专利 2008)

  一种能同时监测胃内压和膈肌肌电的装置(实用新型 2009)

  肺靶向大黄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小鼠肺纤维化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2010)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呼吸病学分册(2008)

  呼吸内科学(2008)

  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2009)

   获得荣誉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20多项,其中xxx科技进步三等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各一项,三等一项,在国内外医学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xxx地位。用“著述等身”、“钟南山钟南山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励。其中,制作的微型最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一等;《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三等。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的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授予xxx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章。

  

荣获2003年度中国十大人物。颁词: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xxx的。”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敬仰的学术勇气、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抗击

  马年岁末,南国广东,乍暖还寒。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传染性型肺炎悄然广东部分地区。广东广大医务人员奋起抗击,谱写了一曲的壮歌。这其中,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广东省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

  疫病突如其来 院士临危受命

  突如其来的型肺炎,把钟南山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

  2003年1月21日,钟南山接到省卫生厅的通知,前往中山市两家医院调查一种“怪病”。汽车在高速公上疾驰。窗外景色秀丽,钟南山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

  就在一个月前,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接收了一位从河源市送来的奇怪的肺炎病人:持续高热、干咳,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白肺”(即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然而,使用各种抗生素却毫不见效。两天后,从河源传来消息:当地医院救治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均感染发病,症状与病人相同。

  

钟南山了!广博的医学知识与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例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要求做钟南山钟南山好一定的防护隔离工作。

  接着,中山市也报告出现了类似“怪病”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看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当务之急应该弄清这种病的症结所在,找到预防与治疗方法。”

  在中山市的几天里,专家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调查情况印证了钟南山的预感:这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呈型肺炎症候。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容易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疾病的途径仍不十分清楚,初步考虑为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结合广医附一院接收病人的治疗情况,很快,专家小组便将一份涉及该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送达广东省卫生厅。卫生厅马上部署相应工作,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

  请缨收治危重病人 全力制定医疗方案

  羊年春节,广州一派喜庆;而钟南山与他的同事们,却是倍加紧张劳累。

  情况表明,型肺炎疫情有突然加剧现象。广东的佛山、河源、中山、深圳、广州等地均出现疫情,且大部分集中在广州地区。

  “鉴于广州呼吸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钟南山主动向卫生厅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广医附一院领导们却火速赶回医院连夜布置工作。医务科、护理部、呼研所、急诊科、药品供应部、后勤服务中心、设备科等紧急部署:腾出呼一病区作隔离病区;腾出ICU(重症监护室)的单间病房,用于抢救危重型肺炎病人;紧急采购抢救药品与消毒药品;购置19台呼吸机及抢救设备……

  钟南山领导的呼研所成了型肺炎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情绪,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短短几天时间,广医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顾不得与从回来的小孙子亲热,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他的带动下,医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

  

副院长、ICU科主任黎毅敏成了“抢险队”队员,整天奔波于各医院会诊。有一天,他一下子接了120多个电话,手机烧坏了,嗓门喊哑了。那天,他白天去了市内两家医院会诊,晚上9点又赶到江门抢救病人到凌晨4点,第二天一早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准时上班。

  徐达远,ICU病房的年轻医生,已连续3个月没休假,为抢救病人曾48小时没合过眼。其间父亲心脏病突发住院动手术,他仅向科主任请了两小时假;年轻女医生何为群,连续彻夜不眠抢救与守护危重病人,当病人成功地脱离呼吸机时,她却因过度疲劳而感染疾病;潘瑶,呼研所长,一手将她拉扯大的奶奶在医院抢救,她却无法守护在身旁。奶奶不幸辞世,她强忍悲痛,抹干泪水,日夜忙碌在病房……

  “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个‘大家’。”——同事心中的钟南山

  战斗集体的灵魂 病中的支柱

  记者在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采访时,许多医务人员向记者说道:“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个‘大家’。”

  钟南山心中的“大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社会;二是他所在的战斗集体。

  

他懂得,要取得抗击型肺炎战役的胜利,必钟南山钟南山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医务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技术过得硬,更要思想过得硬。为此,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凝聚这支队伍。

  早期危重的型肺炎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在抗击型肺炎的初始阶段,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人,放倒两三个医务人员。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那颗心哪,时常揪得疼。“这个时候不能再让医务人员倒下。倒下的要让他们尽快康复。”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ICU的们说:“没有谁比得上钟院士更细心周到了。看见我们口罩戴得不规范,他马上前‘纠正错误’。”对患病医务人员,他每天都要送上问候,即使出差在外,也不忘打电话问候患病医生的病情。ICU病房医生郑则广感染得病,情绪不太稳定,钟南山在外开会得知后,立即用手机发来信息:“感觉怎么样?不要灰心,我们都在支持你!”医生何为群因抢救病人感染住院,时常处于晕眩状态。那天,钟南山在巡视病房后,突然走到病床边向她祝贺:生日快乐!原来,钟院士记得今天是她的生日。一时间,小何得热泪盈眶……

  作为广东省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还要经常到兄弟医院指导救治工作。面对病人,他总是亲切地询问病情并亲自检查。“钟院士时极富人情味。天冷时,他总要用手把听诊器搓热,并从语言上给病人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医生们向记者反映:“当时社会上谈虎色变,许多病人情绪低落。钟院士是想通过细致入微的诊疗为病人树立信心。无论钟南山出现在哪家医院,病人都觉得快乐和放心。他一出差,病人就会着急地问:钟院士什么时候回来?”

  钟南山实在太忙了。他参加会诊,出席及各种指导活动,曾经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2月18日下午6时,钟南山检查完病房,看望了一位住院的同事之后,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身上发烫。

  

钟南山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绝不能倒下。坚守在岗位上,就是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希望。钟南山在医院住了一晚之后,偷偷跑回家,以家为病房,进行治疗。在相濡以沫的夫人的悉心照料下,钟南山两天后就退了烧;稍微休息两天,他又活跃在病房。即使在休息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研究和工作。ICU长谭婉媚说,“那天,我敲开钟院士的,看到屋子里坐满了院领导。钟院士正和他们讨论救治工作。他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

  这就是钟南山——广医附一院这个团结战斗集体的灵魂,病目中的支柱。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在抗击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广东省委、省的评价

  治疗取得突破 社会情绪趋稳

  哲人说:“止于智者。”

  节后,疫情被一些的人故意夸大或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作为一名员,钟南山深知社会安定的重要性。而要社会的稳定,就要用事实说话,让病人尽快康复。

  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是收治型肺炎危重病人的重点医院,ICU病房的病人几乎均合并有细菌感染,多数已出现多器官衰竭。据文献报道:人体有四五个以上的器官衰竭,死亡率将在90%以上。通过死亡病例的尸检发现,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硬”,即肺组织纤维化。要治疗好型肺炎患者,必须解决肺的纤维化问题。

  

钟南山知难而上。他成立了以肖正伦、陈荣昌、黎毅敏为的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钟南山钟南山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试行了多少方案?谁也记不清了。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就会增多,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性炎症,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xxx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两位双肺渗出病灶弥漫、生命垂危的型肺炎患者,经以上方法抢救,奇迹出现了。喜讯立刻卫生厅,卫生厅马上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以后,以《广东省医院收治型肺炎病人工作》下发各地市与省直、部属医疗单位。

  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告诉大家,型肺炎并不,可防、可治、可控。他通过新闻界社会不要惊慌,而要在和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共同抗击病魔的挑衅。同时,卫生厅还通报了广东卫生防疫部门已排除了、鼠疫、炭疽等病的可能性。很快,社会情绪开始趋稳。

  对此,广东省委、省给予高度评价:广州医学院xxx附属医院在抗击型肺炎事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钟南山功不可没了!

  以事实为依据 探索中国经验

  在抗击型肺炎的关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

  

抚今追昔,他忘不了一生追求医学科学的父亲的临终,忘不了在广州华师附中读书时接受的人生观教育,忘不了在英国大学皇家医院和伦敦大学摘取6项科研、为国争光的那份自豪,更忘不了他立志行医时发出的为全人类健康而奋斗的誓言。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他救死扶伤的仁厚品性,也体现在追求科学真理时的执拗不屈上。

  

2月1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来消息,在钟南山钟南山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当天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这一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了,他沉默良久,摇摇头。大量的事实表明,临床症候与治疗用药均不支持这个结论。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型肺炎病因的观点,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在他的论证下,会议最后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否则的将是患者。”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抗击型肺炎能取得阶段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钟南山在医疗技术方面的独到正确的见解。他的医疗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一行7人在广州迎宾馆听取广东专家的情况汇报。刚从日本参加完学术会议并在作关于型肺炎治疗的钟南山,代表广东省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进行了40分钟的汇报。钟南山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实事求是。这位中国院士的发言,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连连称道!他们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得到的治疗型肺炎的经验在广东找到了。这在全世界是xxx的。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东型肺炎的治愈出院人数已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6.3%,死亡率仅3.5%,是世界范围内对型肺炎治疗成绩xxx的地区之一。钟南山告诉记者,广东防治型肺炎主要有三点经验:一是重视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医学的信息交流,最早提出了型肺炎的传染性与家庭、医院聚集性两大特征;二是总结出四项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医结合治疗、按需适当的大剂量皮质激素、无创通气与重视继发感染;三是及时将危重型肺炎患者集中到专科医院,从而减少传染机会,并增强了抢救成功率。

  这些经验,是钟南山领导的治疗小组全体专家的智慧结晶,是广东医务工作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由于型肺炎首先在广东发现,而且中国病例最多,有研究的充足资料和基础,他特别希望解决方案最后能由华人提出。这是钟南山的心愿

  科学需要胸怀 呼吁国际大力协作

  钟南山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没有“停顿”二字。型肺炎疫病使这么多倒下,他疾首;而科学家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索又让他满怀。长期养成的执拗性格促使他勇往直前,不断取得的研究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钟南山并不满足于临床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还要进一步探寻型肺炎的病因。

  

2月中旬,在钟南山的下,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呼吸研究所、广医附一院、广州胸科医院、广州儿童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共同协作的“广州市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联合攻关项目正式启动。4月12日,好消息传出:从广东型肺炎病人气管分泌物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极可能是型肺炎的主要病因。4月16日,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此时此刻,钟南山显得非常冷静。他指出,型肺炎是一种非常新的疾病,人类要完全攻克它尚需时日。下一步,除了要进一步确认全球发生的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否全属于冠状病毒的同一亚型外,还要找到能杀灭病原体的药品,研究出预防的疫苗,探寻出其感染源等等。这就需要更多地区、更大范围的合作。科学需要的胸怀。他说,科学无国界,国际大协作不可缺少。他也真诚表示,由于型肺炎首先在广东发现,而且中国病例最多,有研究的充足资料和基础,他特别希望解决方案最后能由华人提出。

  人们相信,通过国际大合作,人类一定能攻克型肺炎。但历史不会忘记为防治无畏、勇于奉献的医务人员,也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提案

  “GDPxxx,还是健康xxx?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针对恶化给中国人带来的健康危害,在今年的上,第二次当选全国代表的钟南山再次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

  他说,以前还觉得问题比较远,只需要兼顾一下,现在已经不是要兼顾的问题了。当人的生活基本要素受到时,问题已经变成危机了。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10年前抗击的战斗,让无数人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空气污染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肿瘤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到那时算账就不得了啦!”针对灰霾频袭中国,钟南山如是说。

  虽然已是76岁,钟南山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清晰敏捷,面对“围堵”总是有问必答。难怪评论他——“胸有丘壑,不吐不快。”

  ——2006年,他药监局:同一种药有十几到几十个名字,一个药品改个名,摇身一变成新药,身价立刻飙升。这些批号是怎么拿到的?这些问题到底谁来把关?

  ——2012年,他努力推动及早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大气污染不是孤立的,不像体系那样可以“一国两制”,不能“一国两气”;防控PM2.5,需要全国协调解决,而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能够解决的。

  ——今年,除了与健康,他还计划就食品安全和青少年体质提出。

  钟南山说,他最推崇讲真话,尽管真话不一定都是对的。“特别是涉及人体健康,要非常严肃地对待。”

   医疗

  改进不大 没有抓住最核心问题

  3月10日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今日谈及医改相关问题时指出,经过这四年,我觉得改进不是很大,在个别的一些方面还有些恶化,我觉得我们没有抓住医改里面最核心的问题。

  钟南山介绍,我提医疗主要是觉得医改现在进到深水区,摸石头摸得不太清楚。从表面看,全国的医疗覆盖、新农合、城镇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的覆盖面非常广,而且覆盖的费用越来越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一个很好的创举。

  钟南山指出,医改最核心的问题,作为老百姓看来,关键有三个衡量标准。xxx个,看病贵、看病难解决了没有?第二个,医患关系改善没改善?第三个,作为医改主力军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没有调动起来?从这三方面看,经过这四年,我觉得改进不是很大,在个别的一些方面还有些恶化,我觉得我们没有抓住医改里面最核心的问题。

  钟南山表示,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医改要从内部找原因,就是要解决我刚才提到的三个问题,因为这三个问题大部分都出在大医院。最近出现的伤医、杀医事件,都主要出现在大医院,而且主要出现在门诊、急诊、手术中,这些都是时间比较紧张、沟通比较少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真正的公立性。我的想法是国有民营制,也就是国家所有,具体由自己想办法。

  钟南山进一步指出,大医院的医生,能够从医院得到的,包括工资待遇等大概不到1/4。为了,为了使医务人员得到相对比较合理的收入,医院必须想办法。这里面涉及很多,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等等各方面,这就必然会带来医疗任务增加,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钟南山称,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50个病人,怎么可能容易?开药多、检查多的怎么会便宜呢?每天看病像打仗一样的话,排队3个钟头,看病3分钟,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医改进到深水区,特别不要避开大医院,大医院是矛盾集中所在,大医院的问题解决好,很多问题可以解决好。

  钟南山强调,大医院现在是体制问题,现在最主要的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在哪里,公益性的方向是更好的向公益性方向发展,而不是更好地向市场方面发展。我今年提出的,就是认为要着力改进大医院的公益性。

  钟南山表示,和许多国家一样,大医院的公益性首先表现在医务人员的工资是国家给的,医生不用考虑药的问题,也不用考虑要多看病人。我也承认有所谓的灰色收入,有的医院把一个手术分解成很多个部分来收钱,包括麻醉也被分成很多个部分来收钱。这些问题是我在这次医改中提出的,希望我们卫生部门认真考虑。

   人物特写 个人语录

  看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当务之急应该弄清这种病的症结所在,找到预防与治疗方法。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P增长多少不重要,多做一点民生实事,应该作为衡量是不是好的的主要指标

  雾霾比得多,任何人都跑不掉。

  关于抢劫案和制度的争议

  2006年5月8日钟南山在广州被人抢走手提电脑,报案后引起广东省高层重视,警方积极侦办,十天以后将失窃电脑找回。之后钟南山恢复过去的流浪乞讨人员制度。这件事引起广泛争议。

  养生经

  钟南山针对“四十岁前拿命博钱,四十岁后花钱买命”这一不健康生活方式发出提醒:工作做不好可再努力,身体却就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样,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复了。

   养生之道

70岁的人,20岁的肌肉,钟南山身材健硕得胜过施瓦辛格,让人羡慕。钟南山的成就众所周知,而他的锻炼同样是闻名遐迩。他年轻时曾是一位体育健将。1959年在xxx届全运会上打破400米栏全国纪录,1961年获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时至今日,大学医学部还有几项由他创下的运动纪录无人能破。此后钟南山数年如一日地锻炼,才有了那么强健的身体,那么健硕的肌肉。

  作息:不熬夜,晚上11:30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饮食:不挑食,不抽烟,不喝。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

  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他的经验是首先给自己的生活设立一个目标。英国有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在这一人群中,在60%的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A组;有5%的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B组;还有35%的人对有没有生活目标不确定,被定为C组。结果,7年过去了,B组中有3000人病死或者,比A组足足高了1倍,而B组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比A组多了一倍。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三种“快乐”

  知足常乐:我们应该将目标设定在自己可达到的范围内,更要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学会肯定自己。

  其乐:对于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不如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爱好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够陶醉于工作中的人。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能收获好的人缘,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心情当然比孤独的人要畅快得多。

  健康五大基石

  早防早治

  

李嘉诚先生说过:“人的健康如堤坝的保养,最初发现有漏洞,只要很少力量便可堵塞,但当不加理会,到崩堤时才做补救,则纵使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用。”所以,钟南山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

  运动跑步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钟南山推崇的锻炼是步行。在他的健康词典里,几十年来没离开两个字——锻炼。打球、跑步、游泳……他什么都玩,周五打篮球,周日打羽毛球。即使再忙,只要有10分钟,他都要抓紧时间锻炼,例如在家跑跑步,他的跑步机就摆在卧室的床边。

  合理膳食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钟南山表示,现在很多白领的饮食状况是“早饭不吃,中饭凑合,晚饭撑饱”。这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背道而驰。因此,钟教授希望白领们要合理调整的自己的膳食,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合理膳食的另外一点是不要暴饮暴食,到七八分饱最合适。这是古今老寿星们的经验之谈。如今人们收入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得越来越好,但是健康却越来越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贵病也随之而来。预防及解决这些疾病,健康饮食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戒烟限酒

  

很多肿瘤的发生与吸烟量有关。著名演员文兴宇,一生最爱的就是抽烟,最终也因此被夺去了生命。在,通过对21123位50岁-60岁人进行23年的调查发现,5367人患老年痴呆,其中,每天2包的吸烟者患病率为非吸烟者的2.5倍。现在,城市污染对人体也非常有害。调查显示,常年处于尾气,比园林工人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还高。

  心理平衡

  怎样保持心理平衡?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在韩国对4.3万受试者的测验中,不确定的占35%,无明确生活目标的占5%,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占60%。通过7年追踪,无明确生活目标的人病死或较有明确生活目标的多1倍,心脑血管病较其他组也多1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不如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这份工作的又比不上陶醉于工作的。钟南山在1960年大学毕业后遇到“”,当过锅炉工、农民,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与目标,直到36岁才当上一个普通的住院医生,一直走到今天已75岁,钟南山的心中仍存有追求。执著追求但不苛求,有目标但不能太苛刻,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得到的成就,自然就会心情舒畅。自己、挫折,从失败与挫折中寻找积极因素,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遵循 钟南山表示

  首先要肯干,永不满足。自己在华师附中读初二时,一位语文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影响了自己一生:“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中,也要生活在理想中。”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执著的追求;

  其次是能干

  第三是善干,既要有凝聚力,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第四是恒干,就是体力,钟南山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健康最重要,健康回不了头,没了健康什么都没了。据他介绍,根据监测指标,全国青少年身高在增加、营养在提高,但肺活量比往年明显下降,中学校长应密切关注这点;

  第五是敢干,抗挫力,永不言败。“我一生也受过很多挫折,已经刀枪不入了。”钟南山笑称。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物(2009年授予) 丁晓兵 马万水 顺 马恒昌 马海德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孔祥瑞 孔繁森 文花枝 方永刚 方红霄 毛岸英 王选 义 王有德 王启民 喜 王顺友 邓平寿 邓建军 邓稼先 丛飞 包起帆 史光柱 史来贺 叶欣 甘远志 申纪兰 白芳礼 任长霞 刘文学 刘英俊 华罗庚 向秀丽 廷· 许振超 达吾提·阿西木 邢燕子 吴大观 吴仁宝 吴天祥 吴金印 吴登云 宋鱼水 张华 泉 张秉贵 迪 时传祥 李四光 李春燕 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 李素芝 李梦桃 李登海 杨利伟 杨怀远 杨根思 苏宁 谷文昌 邰丽华 邱少云 邱光华 邱娥国 陈景润 麦贤得 孟泰 孟二冬 林浩 林巧稚 林秀贞 欧阳海 罗映珍 罗健夫 罗盛教 草原英雄小姐妹 赵梦桃 钟南山 十三农民 容国团 徐虎 秦文贵 袁隆平 钱学森 常香玉 黄继光 彭加木 焦裕禄 蒋筑英 谢延信 韩素云 窦铁成 赖宁 雷锋 谭彦 谭千秋 谭竹青 樊锦诗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