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
词条百科 2
内聚力(源自拉丁语 cohaesiō ‘内聚力,统一性’),也称为内聚吸引力或内聚力,是相似分子粘在一起、相互吸引的作用或特性。 它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由其分子的形状和结构引起,当分子彼此靠近时,使周围电子的分布变得不规则,从而产生电吸引力,可以维持水滴等微观结构 . 内聚力允许表面张力,形成类似固体的状态,可以在其上放置轻质或低密度材料。
例如,水具有很强的内聚性,因为每个分子可以与四面体构型中的其他水分子形成四个氢键。 这导致分子之间相对强的库仑力。 简单来说,水分子的极性(分子在其两极上带相反电荷的状态)允许它们相互吸引。 极性是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氧比氢原子更具电负性,因此它们通过共价键共享的电子通常更接近氧而不是氢。 这些被称为极性共价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因此变得带相反电荷。 在水分子的情况下,氢原子带正电荷,而氧原子带负电荷。 分子内的这种电荷极化使其能够通过强分子间氢键与相邻分子对齐,从而使大量液体具有内聚性。 然而,甲烷等范德瓦尔斯气体的内聚力较弱,这是因为范德瓦尔斯力是通过非极性分子中的感应极性起作用的。
内聚力以及粘附力(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有助于解释弯液面、表面张力和毛细管作用等现象。
玻璃烧瓶中的汞是内聚力和粘附力之间比率影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它的高内聚力和对玻璃的低粘附力,水银不会扩散到覆盖烧瓶底部,如果在烧瓶中放置足够多的水来覆盖底部,它会呈现出强烈的凸弯月面,而水的弯月面 是凹的。 与水和许多其他液体不同,水银不会弄湿玻璃,如果玻璃倾斜,它会在里面“滚动”。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nmjegizln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