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

玉米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其中玉米在配合饲料中所占比重可达到60%左右,其价格波动对于饲料企业影响很大。运用玉米期货,可以有效利用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功能来引导玉米产地的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吸引社会游资分担产业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期货简介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目前玉米期货是国内现货规模xxx农产品期货品种。仅2006年上半年就成交了7272.58万手,11283.31亿元,占同期全部农产品期货交易的21%和32.6%。

现货供求及预测分析

1、玉米生产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一系列加强农业生产政策的落实及国内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拉动,玉米生产持续增长。到2006年末,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已经达到26930千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13%,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第2位;玉米总产量为1454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9.24%,居粮食作物产量的第2位。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的增长,对粮食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对保障全国粮食供给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玉米消费状况分析我国玉米产量基本上用于国内的消费。

从玉米消费结构上看,仍然以饲料消费为主,饲料消费结构由过去结构单一转变为产品结构多元化,目前配合饲料中,禽、猪、水产、反刍料都占有较大比重。除饲料消费以外,工业用玉米又是一个重要的消费渠道。2005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达2500万吨,2006年又新上马了许多玉米加工项目,玉米加工产能急剧扩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产能增长了40%,2006年我国的玉米加工产能从2005年的5000万吨提高到700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量达到3500万吨,较2005年增加1000万吨。由于新增产能的释放,从长期来看,我国玉米工业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国内玉米需求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3、玉米供求预测分析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有玉米播种面积、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市场价格等;影响玉米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人口数量、饲料需求、市场价格、工业发展等。

通过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玉米仍保持基本自给。我国的能源、技术、生产能力可以保证玉米的基本自给,不会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2)供给不足将是长期趋势,这是由我国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发展状况及供给能力提高的限制共同决定的。

3)我国玉米价格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与国际市场价差逐渐缩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期货价格分析概述

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在此通过分析我国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我国玉米期货与CBOT玉米期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来考察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

1、玉米期货的选取玉米期货合约都有到期日,价格不是长期连续的。为了克服期货价格的不连续性,在此选取玉米期货主力合约的连续月价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这一期间我国玉米期货价格的走势。在国际市场中,CBOT是世界规模xxx、历史最悠久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依同样的方法选取CBOT玉米期货价格进行分析更具有代表性。2、现货价格的选取与期货价格选取时间相对应,现货价格选取每月末现货市场中大连港二等黄玉米的平舱价、吉林(长春)二等黄玉米的出库价。3、期货与现货价格对玉米现货与期货价格作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保持着一致的变动趋势,现货价格的增减幅度小于期货价格的变动幅度。经过相关性检验,大连港现货与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4,长春现货与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1,前者相关性更强,在同一时点价差更小。相关性分析可得出玉米期货市场运行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4、期货分析大连与CBOT的玉米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93,相关性较高。可见,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与世界发达期货市场相比较,市场功能发挥比较充分,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玉米期货品种不仅实现了与现货市场的联动,而且与国际主流市场高度相关。玉米期货交易不仅使现货市场融入了未来因素,也给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因素。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功能有效,为玉米期现货市场交易各方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

CBOT玉米期货介绍

市场情况

1.1年成交量在诸多农产品品种中保持前列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种,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种之一,很受投资者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之前,玉米期货在CBOT总成交量的比例在5%——30%内大幅波动;70年代以后,玉米交易量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在30%——40%内窄幅波动,玉米期货也在此期间确立了CBOT农产品品种中的xxx地位。

1.2CBOT玉米期货价格走势稳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而言,其价格走势的理想状态是活跃而不失平稳。根据1992年以来CBOT玉米的年内价格波动情况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最低为192.25美分/蒲式耳,最高为382美分/蒲式耳,价差近1倍。同时,其价格走势又不失稳健,在1992——2001年的10年间,玉米年内价格波动幅度最高为125.5美分/蒲式耳,最低为8.39美分/蒲式耳。相对其他品种,玉米价格的年内变化相对平缓。

1.3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是衡量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选取1991年9月——2002年10月CBOT3月期合约的月末收盘价美国玉米的现货价格,并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CBOT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75,这表明二者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1.4期货合约成为玉米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保值的重要工具

根据美国期货监管机构CFTC的统计,CBOT玉米期货一半以上的交易来自玉米及其相关产业的保值交易,如农场主、养殖厂等。这表明CBOT玉米期货市场拥有了相当可观的市场规模,而且其流动性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良好,得到了有关现货企业的认可和青睐。

期货期权

交易单位5000蒲式耳一个CBOT期货合约交易单位(5000蒲式耳)

最小变动价位每蒲式耳1/4美分(每张合约12.50美元)每蒲式耳1/8美分(每张合约6.25美元

每日价格xxx波动限制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价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现货月份无限制每蒲式耳不高于或低于上一交易日结算权利金各10美分(每张合约500美元)

敲定价格每蒲式耳10美分的整倍数

合约月份12、3、5、7、912、3、5、7、9

交易时间上午9:30——下午1:15(芝加哥时间),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交易截止时间为当日中午同期货

最后交易日交割月最后营业日往回数的第七个营业日距相关玉米期货合约xxx通知日至少5个营业日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交割等级以2号黄玉米为准,替代品种价格差距由交易所规定

合约到期日最后交易日之后的xxx个星期六上午10点(芝加哥时间)

4期货市场内在体系

4.1合理的合约设计

4.1.1玉米期货合约

设计完全符合期货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符合合约标的物——玉米的生产经营特点,而且期货合约的设计也能够有效满足期货交易者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投机的实际需要。例如,合约规格为5000蒲式耳,这与玉米现货的主要运输工具——驳船的运输容量一致;CBOT合约月份的设置参考了美国玉米作物生长周期;合约周期的延长参考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约交割标准品替代品的设计及升贴水数值的确定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市场的质量分布状况及现货实际等。

4.1.2玉米期权合约

CBOT的玉米期货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CBOT完善的玉米产品设置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权合约交易,有效地强化了玉米期货合约在CBOT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为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准;同时,玉米期权这种更具金融色彩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产业外的投资者参与,也有效地促进了玉米期货交易规模的扩大。CBOT玉米期货与期权市场的相互配合和促进,有效地保证了玉米交易规模在CBOT农产品市场中的xxx地位。

4.2科学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监管体系是CBOT玉米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过50余年的发展,CBOT形成了一套适合玉米期货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规则和自律监管体系,为玉米的期货交易创造了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了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时,充分考虑到美国玉米现货贸易,制定了相对宽松的制度,如与现货习惯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诺依河装运单交割体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证金并放开涨跌停板等制度,以适应市场参与者对于期货市场的需要,使期货市场始终处于低成本的运行状态,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货交易的高度活跃性。美国玉米市场在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发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监管体系,如大户报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证了玉米期货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面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国国内饲料企业的国际化浪潮,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师夷长技以制夷”,愿我们的饲料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快速成长为以科技和资金为基础,以现代金融工具为翅膀的现代先进企业。

合约规则

国家标准变脸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玉米》(GB1353-2009)和《大豆》(GB1352-2009)等国家标准,新标准已于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玉米期货

新大豆标准中,主要修改项目有11项,玉米标准7项。在新的大豆国家标准中,对原标准适用范围进行了修订,调整不完善粒分类和归属,对大豆分类进行了修改;对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提出了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的质量指标,增加了判定规则标签要求等;新标准以完整粒率作为定等指标,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大豆异色粒指标调整为类别控制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95%。

在新的玉米国家标准中,主要调整了等级级数、修改了容重测定方法,增加了水分大于18%的玉米容重测定等方法,调整了不完善粒指标,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要求等。新国标依然以容重作为定等指标,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互混指标没有改变,但调整为类别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大于等于95%。

系统修改合约相关规则

由于新国家标准相关条款为强制执行内容,故现行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玉米期货合约质量标准等规则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从而响应政策要求,与新国标相衔接。从这次修改可以看出,新的合约相关规则在执行国家新标准同时兼顾对原期货合约相关规则的继承,考虑了现货贸易和行业惯例,扩大了商品可供交割量,利于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

本次国家新国标及新期货合约从形式上看修改较大,但对市场的实质影响都不大。如现行的期货合约质量标准与新国标并没有冲突,大豆新老国标定等指标“纯粮率”与“完整粒率”指标可以通过公式相互转换,玉米新老国标定等指标“容重”的测定也可按相应数值进行换算,其换算出来的部分商品在级别上虽有差异,但在期货交割时升贴水标准与原合约规则升贴水标准基本相当。同时,为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和价格的连续性,修改后的合约质量标准自新挂牌合约开始执行,已挂牌合约仍旧执行原规则,符合“老粮老办法,新粮新办法”的行业通行做法,避免了因合约规则的修改而给市场带来震动。鉴于包装物标签标识为新国标强制执行标准,故与现货商品流通相统一,新注册的标准仓单自2009年9月1日新国标生效时执行。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