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镇
地理
嵛山镇地理极为特殊,扼闽东、浙南渔场咽喉,东北濒临南北麂渔场、台山渔场;南面紧靠著名对台贸易渔港——三沙古镇港,是嵛山距最近点,仅3.56海里;西北接近中国天然良港——沙埕港,相距10.7海里;面对太姥山下的鱼米之乡——秦屿镇,相距9.8海里;北通温州、上海;南及福州、广东,为南来北往海上之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为抵御倭寇搔扰,1389年明在嵛山岛设置军事要塞,归北福宁卫烽火寨管辖,1592年改守备为参将、水陆,改中军为嵛山游。
气候条件
嵛山镇属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而且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摄氏18.8度,最高气温摄氏38度,最低气温摄氏零下1.2度。年平均降水量1213.5mm;月平均雾日数6.2天,在海洋性气候调节作用下,当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农业
嵛山镇是福鼎市的渔业主产区,也是闽东水产养殖的饵料主供地之一,周围海域是著名的闽浙渔场,水生生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海洋鱼类700多种,盛产带鱼、黄瓜鱼、石斑鱼、鳗鱼、鲈鱼、鲳鱼、丁香鱼、真鲷、毛虾、虾皮、梭子蟹以及笔架、海螺等各种贝类动物和海带、紫菜等,海鸥公司嵛山分公司生产的“九洋牌”虾皮王,相继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
基础设施
嵛山镇
嵛山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陆岛交通便捷,可从三沙古镇、牙城、渔井、秦屿、沙埕等地乘船进岛,有旅游快艇也有固定航班客轮。岛上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5个行政村都修建了自来水供应网络,用水充足安全;岛上电力供应保障稳定,新敷设了全长13.9公里的10KV海底电缆供电工程,实现了与的电网并网;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部门相继在岛上开通机站,手机、的信号辐射范围遍及全岛及周边广阔海域。岛上具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镇村二级渔港体系,还有初步健全的环岛公和天湖旅游公,且实现了面水泥硬化,出行相当便捷.以来,嵛山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山海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104亿元,农业总产值7584万元,工业总产值372万元,海产品总产量265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50元。
嵛山镇的海洋经济发展稳健。全镇现拥有渔船353艘,马力34250匹,2007年渔业总产量26500万吨,产值7000多万元。海洋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钢质货物运输船10艘,渔业运输船25艘,总吨位近万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水产养殖业规模逐步壮大,现传统的紫菜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海带500多亩;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5家水产品加工厂在嵛山落户,专门从事丁香鱼、虾皮、紫菜和小杂鱼等特色海产品加工,拥有九洋、海津、福瑶等商标产品。
城市管理
嵛山镇
嵛山镇加强无人岛和海域资源的和管理 一是分别在小嵛山岛、鸳鸯岛和小羊鼓尾岛等三个无人岛的显眼设置大幅的生态广告牌和xxx性石碑标志,同时向广大渔民宣传>和>等法律法规,使群众自觉支持、主动参与工作;二是详细制定了海域珍稀贝藻类资源的措施,科学编制小嵛山岛、鸳鸯岛和小羊鼓尾岛等无人岛的规划,并落实相关管护职责和专项资金;三是成立了中灶村小羊鼓尾岛、东角村鸳鸯岛和芦竹村小嵛山岛等三支分别由10人组成的海域资源义务管护队,重点配合渔业等部门加强对无人岛生态的管护及其周围海域的巡查、贝藻类等资源的,群众滥采滥挖贝藻、电炸鱼和无人岛生态等违法行为。该镇对无人岛和海域资源的与管理工作受到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认可与好评,其中小嵛山岛被列入2007年全省十大无人岛区之一,鸳鸯岛和小羊鼓尾岛分别被列入2008年和2009年全省无人岛行列。
经济发展
嵛山镇
以来,嵛山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山海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元,比上年增长9.1%;工农业总产值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业总产值6100万元,比增6.7%,工业总产值2300万元,比增9.5%,乡镇企业总产值3401万元,比上年增长9.6%;财政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纯4600收入元,继续位居全市xxx;对台渔工劳务输出300人次,创汇20万美元;海产品总产量25933吨,实现产值550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镇办公楼,续建了镇文化站,整修了马天公,整改了东角、芦竹、中灶、渔鸟四个行政村的低压线,架设了芦竹渔排供电??渔港正在积极筹建中,马祖二级渔港建设已通过省级可行性审定,中灶渔港已立项。此外,还清理、修复了大使沃涵洞等多处公水毁工程。
三、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得到培育。举办了渔民职务船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使广大渔民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开辟了北扩南下捕捞区域;渔民投资200多万元,购置大马力渔船10多艘,芦竹港网箱养殖已达1000多口,深海大网箱养殖发展到6口,马祖、芦竹、渔鸟紫菜养殖达到近500亩,初具一定规模;海鸥嵛山分公司虾皮、红虾加工成效明显,销售形势较好,生产的“九洋”牌虾皮王获全国名优农产品称号。加大了福瑶列岛旅游规划、招商、宣传力度,着手进行了福瑶列岛海洋生态度假区的总体规划,并于2001年太姥山旅游文化节上与外商草签了合作意向书,目前来嵛旅游观光人数有所增多。
四、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发展。认真开展了“”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顺利完成了税费,为渔民减负达30多万元,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初步开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添加设备、提高办学效益,巩固了教育“两基”;计生工作全面推行“三结合”,认真落实村治管理,两查两补达xxx,计生率达95%,出生率达6%。,开展了妇科病常见病的的普查和防治;了卫生院医疗体制,完善了一村一所制;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液化气、车船经营管理初步得到规范;加大森林防火宣传,遏制火烧山事件的蔓延。此外,人武、民政、广电、统计、老龄委、关工委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旅游概况
嵛山镇
嵛山镇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嵛山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不断加大嵛山岛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先后邀请、福建东南等多家电视到嵛山采风,并在多家播放了《嵛山岛风光》,还印制了1.2万册<嵛山岛风光>精美画册广为宣传,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xxx岛屿”之一,其指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进岛观光游客纷至沓来。2006年4月引进外来资金成立了太姥山嵛山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嵛山岛景区详规》对嵛山岛景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先后投入两千多万元完成了景区步游道、景区公、环保设施、服务网点、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景区的游览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游览不断优化。2007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对外开岛,全年共接待来岛游客达5.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2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事业
嵛山镇
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拥有一座面积280平方米的文化站,配有各种书籍和报刊、及一些健身娱乐设施,丰富了海岛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全岛5个行政村都开通了电视,实行一村一所,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岛上群众的医疗保障;教育条件有效改善,岛内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新建了800多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有4个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加强社会保障,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旅游景点
嵛山镇
嵛山岛旅游资源丰富,山、湖、草、海景观在此浓缩,风光奇特秀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太姥山的五大景观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xxx岛屿”之一。岛上最高处有三个神奇珍贵的天然淡水湖,美名曰“海湖”;天湖周围是壮阔的万亩草场,碧柔如毯,视野宽广,海天一色,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北国风光再现,堪称一绝,被美誉为“南国天山”;岛上还有红纪洞、古寨岩、明月潭、坡、大头宫、白鹿坑、白莲飞瀑、大象岩、小桃源沙洲等自然景观;绵延曲折的海岸线上遍布奇特壮美的海蚀景观,有金猴观日、千叶岩、海龟礁、石叠礁等等;岛上还有保存完整的碉堡、炮台、防空洞等军事设施遗址和年代久远的妈祖庙、大使宫、清福寺等人文景观。此外,嵛山岛的许多港湾和岙口里,贝类和渔类资源十分丰富,在岛上可以尽情体验海边拾贝、海中垂钓、户外野营和渔家生活的无穷乐趣,是休闲度假的一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