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专家

  网友

  某网友在帖子中罗列了多位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涉嫌虚假广告变脸高手,并将他们的不同身份一一抓图进行比较。这些人的身份不是专家就是教授,甚至冠以四五个头衔,联合国、协和医院、北医大等字眼频繁出现。他们在购物节目中推销的有药品、纪念品、保健用品,还有对性病专科医院的宣传。

  帖子中还了部分专家的真实身份为演员,其中一人被指疑似为电视剧《任长霞》中一刑侦专家的扮演者。这一形象分别出现在多个电视广告中,扮演了骨病专家伦、性病专家医学博士张中和等。

  这些专家不仅容貌一样,就连衣着也被发现有雷同。记者看到,在某能量杯广告中被介绍为中国医促健康饮水协会理事、著名医学专家的陈伟明,与某药广告中被称为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的关新良教授,不仅容貌一样,就连所打领带也是同一条,都是蓝色底色上有斜线条纹。

   医院回应

  每日有病人询问李鬼专家

  

为了验证关新良教授的身份,记者拨通了中日友好医院电话。该院人事处办公人员查询了所有医院人员名单,也没有找到这位关教授的名字,在医院退休人员管理处,也同样查无此人。而这位教授的另外一个身份 –陈伟明专家,所在的机构是中国医促健康饮水协会,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一机构只存在于这一条电视购物广告中。

  在网友帖子中被出任了最多专家的,是一位白发,面容和蔼慈祥,他的专家身份达到了6个,其中名头最响的是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吕青和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张国行。

  从大学医学部了解到,根本没有大学医学院这一机构,至于这位名为张国行的客座教授,医学部一位姓的负责人表示,对此人没有印象,不记得有这个人,而且医学部客座教授大多为外国专家。记者在大学医学部网页上查询到一份客座教授名录,13位客座教授中,只有一位是国内专家,为钟南山

  协和医院宣传处负责人也向记者,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没有叫吕青的医生,而且协和医院的医生不会参加这类电视购物节目。她告诉记者,对这种冒充协和医院专家做广告、搞推销的现象,协和医院曾于2008年底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她说:发布会之后咨询的人少了一些,在那之前,每天都有很多患者询问这些专家是不是协和医院的?我们都耐心解释,以免患者上当。她表示,这类电视广告节目一般都选择在二三线城市的。

   广告

  网上播医药广告不需任何手续

  根据帖子上截图显示的标志,有记者找到了两家专门刊登医药品广告的网站,打开网页后,密密麻麻布满了几十种医药品广告,其中在显著还有视频广告,正在一个专治风湿病月子病的药品广告。该网站一位姓邵的经理介绍,网站目前每天浏览量有一万,正在节节上升。她说,视频广告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其他广告形式,该广告位很火爆,都已经预定出去,每天价格为360元。

   幕后机构

  演员租金仅四五百元

  

网友披露,此类电视购物节目或网上视频广告中的专家,往往由一些不知名的演员扮演,他还在帖子中披露了一些专家扮演者的姓名,其中那位头衔为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关新良教授的扮演者,是一名姓吴的演员。记者在一家演出文化机构的网站上看到,吴某某的照片被收录在演员目录中,目录中还有好几位年长演员的照片。

  

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联系人的手机号,以联系拍摄电视广告为名,拨通了这位方姓工作人员的手机。他介绍,拍摄20分钟长的广告最多需要一天时间,他们可以全包剧本、演员等,网站上公布的几名年长演员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与一般群众演员的表演效果大不相同。这些年可以演消费者,也能演专家,专家的身份、职务等内容则由广告主自己定。如果只雇演员,每天只需向该机构交纳几百元费用,像那位关新良教授的扮演者,每天的演出费用为四五百元。他还表示,他这是私下接活,所以接拍这条广告的具体费用,还要回去和朋友商量,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拍摄最多需要一天时间,费用四五千元。对于演员的演技,他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没问题,他们以前都演过专家,有经验。

   监管 虚假违法广告春节前已查处

  这些广告有的来自一些省市,也有的来自于网站销售平台。网友的帖子中称,有些电视广告是他在山东和济南看到的。

  工商行政管理局宣传部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核实后称,帖子中涉及的山东和济南地区所的广告,在春节前被查处,已经停播,该局正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将依法处理。

  专家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是药监部门目标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和利用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药品广告的通知》,加大对以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的监测检查和查办力度。

  国家药监局已明确,除了审批的非处方药可以做广告外,处方药不允许做广告。药监部门也会定期对违法广告对外公布,并将相关单位移交工商部门进行处罚。对于行为恶劣的违法广告,要求药品要立即下架,不允许销售。

  颜江瑛介绍,药品违法广告包括:未经批准进行宣传;处方药违法在大众媒介进行宣传;擅自审批内容进行违法发布,以及以人物或者假冒专家、患者 名义证明药品疗效的宣传等。因此,和以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将是药监部门的长期治理目标。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