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耀
宋儒耀,Song Ruyao(1914年11月16日-2003年2月19日),世界著名整形外科医学家、外科医学教育家,终身一级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显微外科和美容外科的创始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创建人,中国xxx位整形外科教授(亚洲xxx位整形外科教授),界整形领域中享有崇高的和地位,备受业内外人士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被世界整形界誉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被视为现代世界整形历史上xxx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个人简介
宋儒耀教授宋儒耀(Song Ruyao),男,汉族,1914年11月16日出生,辽宁海城人,193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43年留学美国,1948年获宾久法尼亚大学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西大学医牙学院教授,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
1950年抗美援朝xxx爆发后,1951年宋儒耀任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率领西南整形外科医疗队参加抗美援朝,出色地治疗了大批凝固汽油弹烧伤和炸伤伤员,在中国战伤史上开始了整形外科一页。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为了表彰宋儒耀的功绩,特给他记大功一次。
1957年宋儒耀创建了当今世界上规模xxx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同年完成狗的断肢再植和自体肾脏移植,为我国最早开始这项研究工作。1983年5月,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宋儒耀作的《一次手术完成的外耳再造》报告,获得了大会颁发的金锯,成为获得这一整形外科最高的xxx名中国学者。1985年组织成立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并于同年创办了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1987年3月,世界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五千名会员选举宋儒耀教授为该会十位理事之一,也是xxx的亚洲代表。
宋儒耀教授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党九、十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常委。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宋儒耀教授于2003年2月19日8时31分,因病久治不愈在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为了怀念中国整形外科的创始人宋儒耀教授,并鼓励年青人学习宋教授永不停止的创新,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整形外科经验的开拓。首届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于2009年11月21日在顺利举办。
个人履历
主要学历
1932–1939年 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 牙医学博士宋儒耀教授
1942–1948年 美国宾尼亚大学医学学院 科学博士
1948–1951年 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 医学博士
主要经历
1939–1942年 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 助教、
1943–1948年 美国宾尼亚大学医学学院附属医院 住院医师
1948–1951年 成都华西大学医牙学院 教授
1948–1951年 成都华西大学口腔医院 院长
1951–1952年 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 队长
1952–2003年 协和医学院 教授
1952–1957年 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主任
1957–196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业务院长
1969–1979年 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主任
1979–1990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所长
1983–1990年 中国农工党 中央常委
1983–1993年 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委员 七届常务委员
1983–2003年 国际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理事会 理事
1985–2003年 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 终身会员
1985–2003年 国际美容整形外科 编委
1985–1990年 中华整形外科学会 主任委员
1985–1990年 《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 总编辑
1985–2003年 中国残疾人协会理事会 理事
1990–1991年 东方美容整形外科学会
1990–200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 名誉院长、所长
1990–2003年 中国农工党咨监委委员会 常委
1990–2003年 中华整形外科学会 名誉主任委员
1990–2003年 《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 名誉总编辑
1990–2003年 中国医疗卫生对外技术合作公司 高级顾问
1990–2003年 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会 理事
从医生涯
宋儒耀教授宋儒耀,1914年生于奉天(今辽宁)海城县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海城的名医。在的旧中国,他曾是东北一名学生,在宋儒耀12岁那年,大批山东灾民东逃到海城,染上了伤寒。宋父目睹灾民惨况,每天出城为灾民施医送药,自己不幸也染上伤寒,几天后就去世了。这件事在幼年的宋儒耀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2年,宋儒耀考上了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后于1933年转学到成都华西大学牙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他学习刻苦,肯钻研,1939年以优异成绩从成都华西大学牙医学院毕业,获牙医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xxxxxx战斗激烈,从前线送来的颌骨枪伤和颜面、双手烧伤的伤员,医院外科对此束手无策,只好把他们送往美国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大学决定培养一位中国自己的整形外科医生。1942年,宋儒耀被送往美国。
宋儒耀先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当住院医生,并从事脑外科工作。这段经历,对他回国后做三叉神经节后根切断手术和处理头脑弹片伤等手术积累了经验。
为了求教于名师—美国整形外科的创始人艾维教授,1944年宋儒耀放弃了罗彻斯特大学学金,来到了著名的宾尼亚大学,艾维留他当临时手术助手,后来成为艾维教授的高足,获得了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在艾维教授去世后留下的自传中,曾有一节专门说到宋儒耀。他这样写道:在宾州大学的中,宋儒耀是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幸运的。
1948年,宋儒耀在获取博士学位的三个月后,放弃了在美国已谋得的高薪职位,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和夫人王巧璋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毅然回到祖国。那时,他才三十三岁,回国后他回到华西大学工作,被聘1951年宋儒耀在抗美援朝医疗队的时候任为教授,成了中国整形外科的xxx位正教授,在医学院讲授整形外科学,在牙医学院讲授颌面外科学。这两门学科的创设,标志着中国整形外科的开端,在中国整形外科领域起了开拓性的作用,也使我国成为当时亚洲xxx个整形外科教授和整形外科教程的国家。
1950 年抗美援朝xxx开始,命令大西南组织一支整形外科援朝手术队,宋儒耀教授受命令迅速组建。很快,组织起了一支10人的手术队。他率领志愿军援朝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当时的志愿军没有钢盔,颌面部损伤率很高。考虑到这点,宋儒耀王翰章针对性准备手术器械。医疗队很幸运,当时英国皇家空军野战医院、美国海军陆战队野战医院撤走时,很多先进手术器械留在了华西医院,他们专门挑选整形手术器械带上。中国的整形外科也就从无到有地逐步发展起来了。宋儒耀率领的这支医疗队一到前线,就开始为伤员进行整形手术,医治了大批志愿军战士,使他们恢复了容貌。在抗美援朝xxx中作为医疗队领队为前方伤员战士的生命与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为了表彰宋教授的功绩,特给他记大功一次,给其领导的医疗队立集体一等功。
1953年,宋儒耀和夫人王巧璋在原有的牙病治疗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的口腔科,此后随着赖钦声、钱雪君、田恩顺、黄朝隽、俞家振、高孟林、文竹咸等一大批中间力量的到来,使协和医院口腔科进入了xxx个快速发展期。协和医院口腔科当时在全国口腔医学界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宋儒耀时任中华口腔科主编,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分会主任委员;夫人王巧璋任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分会常委、中华口腔科编常委。
宋儒耀教授1957年,宋儒耀创建了当今世界上xxx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同年他完成狗的断肢再植和自体肾脏移植,为我国最早开始这项研究工作。1970年代,一位因伤者在接受了宋儒耀的变性手术,当时是亚洲xxx例变性手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当时没有公开报道。他又发明了微创三点定位重脸,也是世界上首位开展微创三点定位重脸手术的医生,因为此手术在以后的临床中效果不好而渐渐被淘汰,但近几年微创三点定位重脸术又在亚洲的整形市场开展,并流行起来。从中国整形发展的历史上看,中国早在汉代就有穿耳孔的(最简单的整形而已),这且不说,近代从二战后,宋儒耀和张涤生教授就带队为志愿军伤病员做了大量的整形修复工作,从那时起,有些整形术式在国际上都是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
在实践中,宋儒耀深感有些国统整形手术不适合中国人多、经济水平低的国情。按照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手术,这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增加经济负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他还发明创造出一次性完成的全耳再造手术。这种手术在外国则需要经过游离皮瓣、取肋骨、成形等五次手术才能完成,约需一两年。他还发明创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修复腭裂上提手术、新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全下肢整张植皮术、一次完成的再造术、有感觉的再造术等。
宋儒耀与著名的整形外科大师Dr. W.Lindsay宋儒耀显微外科研究,进行新的游离皮瓣的探索,首次提出了肌间隔皮瓣的理论, 1981年秋,他带着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再造手术科研赴美,轰动了美国整形外科学界。他的讲稿很快由美国同行整理成册,作为《整形外科临床》第九卷xxx册于198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全世界。书中收录了许多病例,手术前后的照片,丑陋与端庄、颓丧与希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983年5月,他以中国整形外科学会的身份,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整形外科大会,并代表中国作学术报告。大会结束时,通过选举授予对当今世界整形外科事业最有贡献的三个人以最高荣誉—金锯,这三个人是中国的宋儒耀、美国的丁曼和巴西的彼坦斯。他于1985年成立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并创办了《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现更名为《中华整形外科》)。1987年3月,世界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五千名会员选举宋儒耀教授为该会十位理事之一,也是xxx的亚洲代表。世界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麦克西教授和托宾博士评价他时说:你的贡献,不仅于你们国家的人民,也促进了世界整形外科的发展。
宋儒耀从医60余年,治疗了上万例疑难病患者。比如面部右侧长有紫色巨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找宋教授治疗。起初,专家们在会诊中决定:由于患者血管瘤面积大,肿瘤切除、植皮手术应分三期进行,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不输宋儒耀教授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血。这个决定,但对患者却有很多不利:三次手术,势必出血较多,而且在三次植皮衔接处将留下不少瘢痕。最后施行手术时,他仅用了五分钟就将额部的血管瘤全部切除,紧接着在局部麻醉下,又很快把整个血管瘤全部切除,再从胸上部取下整张皮移植,整个手术即结束,外观效果甚好。给宋教授亲笔写了一副对聊:高手创杰作,旧貌换新颜。
宋儒耀把整形外科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完成器官再造的传统方法改变为只需一次手术,即能完成全鼻、全耳、眼睑、唇、腭、、、乳房等器官的再造,其再造成的器官和多次手术同样良好。这是整形外科历史上的一个,编有多部专著,并用中、英、日、俄等文字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还先后为我国培养了三十位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数千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的和组织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五次中国国际整形外科会议,为发展中国整形外科事业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术创新
宋儒耀教授为患者实施手术宋儒耀教授先后xxx了恢复语言功能的腭裂上提、上睑下垂的额肌移植,不用假体的乳房再造,尿道下裂的修复,有感觉的再造,以及全鼻、全耳、下颌、、等器官的一次完成再造术。
宋儒耀教授是中国整形外科学者之一,其再造成的器官和多次手术同样良好,这是整形外科历史上的一个。为此他曾于1983年被美国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院授予最高荣誉金锯。
宋儒耀教授还在整形外科多个领域发明、改进了多种手术方法,如面部和手部大面积整张皮片移植;发明了微创三点式双眼皮;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修复腭裂的单侧手术 ;改进的PICKRELL氏括约肌再造;改进的交腿皮瓣移植术;改善腭裂语言功能的上提手术;额肌部分移植治疗严重上睑下垂等;提鼻中隔肌和耳上动脉是解剖学上的新发现。
学术著作
宋儒耀教授在询问患者自1948年以来,宋儒耀教授出版过整形外科著作五部,著有《口腔学》、《手部创伤的整形久科治疗》、《唇裂与腭裂的修复》、《临床整形外科学》(英文版),并主编了《美容整形外科学》等。
《唇裂与腭裂的修复》,该书荣获1996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三等。《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一期再造论文集》(英文);《美容整形外科学》(主编);该书荣获北方十省市(区)第六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乳房整形外科学》,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
人物评价
宋儒耀教授宋儒耀教授一生学医、行医、传医60余年,治疗了上万例疑难病患者,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到中国整形外科事业当中。开创了中国的整形外科事业,组建了当今世界上xxx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先后为我国培养了三十位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数千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的和组织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五次中国国际整形外科会议,为发展中国整形外科事业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
宋儒耀教授的心中装着的,永远都是人民的健康。宋儒耀教授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奋斗奉献了一生,他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永不停止的创新,也为后人树立了的典范,宋儒耀教授已经成为国内外整形外科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医学领域的医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宋儒耀教授也是为新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医学家团体之中,影响xxx、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xxx代表性的国家医学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整形外科学家,并在抗美援朝xxx中作为医疗队领队为前方伤员战士的生命与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儒耀教授虽已离开我们,但是他还活在国内外整形、美容外科学界同道的心中,他的音容笑貌、他所开创的业绩将与世 ,他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和他奉献的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深深的怀念宋儒耀教授。宋儒耀教授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人生如炬 ,了人们的道 ,燃尽了自己。
国际影响
美国的知名整形外科专家Joseph G. McCarthy和Peter Randall合写的,发表的PRS上的纪念宋儒耀教授的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宋儒耀教授,1914-2003》( Song Ruyao, Professor1914 to 2003):
宋儒耀教授与国际友人2003年2月19日,中国整形外科的创始人,宋儒耀教授,在经过与淋巴瘤的长期的之后,于逝世;宋儒耀教授的仙逝,使美国整形外科协会失去了一位朋友和国际同事。
宋教授的那段职业生涯可谓硕果累累,他和他的团队为大量的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对鼻子、外耳和皮瓣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前臂桡侧皮瓣得以推广普及、由于意识到在中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要跋山涉水,因此,大力提倡一期修复重建外科手术;这所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医院,同样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前来参观访问的整形外科心目中的麦加(mecca)(意为神圣的地方).
虽然宋教授于1990年从整形医院、和协会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但是,宋教授仍然非常活跃地进行着国际间的合作,并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教书育人,就在他去世前夕,他还在他的妻子,陈南萍女士的帮助下,完成了他所编写的教科书《唇、腭裂的修复》的修订工作。
1988年国际唇腭裂会议从他在的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到去世,宋教授一直和他美国的同事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将Ivy医生作为自己在整形外科领域的xxx位、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位老师。当结束,中国重新打开国门之时,宋教授欢迎并鼓励xxx批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对中国进行访问,并于1981年4月,作为东道主,在八大处医院召开了中美整形外科医生之间的一次无比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大会,会后,宋教授还为与会的美国医生组织了到西安和上海的旅游,在上海,他们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非常高的成活率印象深刻,并xxx次见到了前臂桡侧皮瓣。宋教授曾对美国做过多次访问,在宾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和的加里佛尼亚大学,宋教授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近些年,宋教授重返宾尼亚大学,并在此花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一期整形手术重建的教科书的写作。
宋教授还致力于中国的微笑列车活动(Smile Train Activities);他一句中国的格言:与其授人以鱼,毋宋儒耀教授与美国总统布什夫妇合影宁授人以渔,他对增加中国医生学习与唇腭裂的康复治疗有关的现代技术的机会方面,尤其感兴趣;2001年,在举行的微笑列车专题上(the Inaugural Smile Train Symposium),宋教授是主持人之一,前美国总统George Bush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宋教授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整形外科医生,他总是那么彬彬有礼和具有骑士风度,他用自己的诚实以及对患者和事业的奉献激励着自己的同事们,在重建中美整形外科的合作和专业交流方面,宋教授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我们将永远怀念我们那魁梧的、总是那么和蔼可亲的中国朋友和同事宋儒耀教授!
著名
于国中、方彰林、王翰章、王炜、高景恒、鲁开化、龙道畴、李森恺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整形外科界权威专家的名字都与一个名字联系起来–宋儒耀。宋儒耀教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先后培养了三十余位博士、硕士和数千名整形外科医生。
个人名言
宋儒耀教授1.科学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一息尚存,永不停止。–宋儒耀
2.我们中国人刻苦,有耐性,手又巧,在整形外科的一次性器官再造和显微外科手术方面,已经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既要虚心学习一切先进技术,更要敢于走自己的,要用我们有的东西去外国换回我们没有的东西。–宋儒耀
家庭
宋儒耀教授和xxx任妻子王巧璋育有二儿一女,女儿宋业明是眼科医生,大儿子宋业光是整形外科医生,二儿子宋业亮也是一名医生。和第二任妻子陈南萍育有一子,是宋儒耀教授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现定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