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镇

  概况

  石涧镇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北部。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驻石涧埠,距县城20千米。太平村距县城16千米。S208巢(湖)无(为)公穿镇而过,为石(涧)凤(凰山)、石(涧)仓(汰)公的起点,是无为县北部地区的交通要地。古迹有黄龙岗战役旧址、黄龙古墓群。纪念地有新四军第七师大江兵工厂及大江币厂旧址。

   沿革

  1949年7月设石涧镇,同年年设太平乡。1958年设石涧、太平,1983年改石涧、太平乡,1985年石涧撤乡改镇。1996年,石涧镇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辖青苔、茅王、蔡庄、高古、草岭、孙岗、林、林庄、纯头、陈圩、下庄、董巷、闵岗、、范庄、天花、二埠、黄、汪冲、魏桥、袁岗、福、花庄、合作、赵巷、柘城、赵碾、荷叶28个行政村和石涧居委会;太平乡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打鼓、太平、双岗、黄图、龚井、黄埠、龚滩、玉林、艾圩、西庙、港埠、二闸、柴林、革古、二龙、团山、从林、浪尖山18个行政村。2005年末,撤销太平乡,并入石涧镇。

   代码及分类

  341422105:~001 220福社区~002 121石涧社区~003 220黄图社区~200 220汪冲村~201 220柘城村~202 220赵巷村~203 122范庄村~204 220下庄村~205 220村~206 220天花村~207 220纯头村~208 122孙岗村~209 220青苔村~210 220打鼓村~211 220太平村~212 220黄埠村~213 220团山村~214 220西庙村~215 220柴林村~216 220二龙村

   建置

石涧镇在2005年12月农村综合乡镇规模调整中,由原太平乡和石涧镇合并而成的,92年之前是原石涧区公所所在地,是无为县原十三区级镇之一。

  1982年,撤石涧、太平为石涧镇和太平乡,属石涧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原石涧镇、天花乡和福乡合并为石涧镇,原太平乡、黄龙乡合并为太平乡。

   地理概况 地理

石涧镇位于无为县西北,东经117.49度55分,北纬31.22度27分处,北与合肥市接壤,东邻含山县,南接无城镇,西邻红庙和严桥镇。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镇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每年春夏之交,西北山高坡陡处,山洪暴发,水土流失,沙石随流而下,年代久远,形成沟涧。到平缓地带,卵石逐渐积留涧底。逢秋冬季节,水清石明,游可数,故名石涧。明朝中叶,涧流横穿的两岸,经营有所发展,商贾云集店多成埠,称谓石涧埠。建国后,一直是石涧乡、镇所在地。石涧镇南距无城15公里;北距巢湖市23公里;西达严桥21公里;东南至含山20公里。是无为县北乡交通的总枢纽也是山、圩产品、货物物集散地。因属北温带气候,夏季稍热,春秋温和,冬季降雪期较短,年降雨约为1130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最高温度39摄氏度,最低温度-7摄氏度。无期约为231天。地域土质,西北丘陵系白浆土;东南圩区系马肝土,均能适应农作物生长。

   交通

石涧镇硕果累累石涧镇交通区位发达。省道巢无穿境3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支流—裕溪河绵延环绕,河畔建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货运码头,距合芜高速公、铁仅有18公里,水、陆两可直通上海、南京、芜湖、合肥等大中型城市。

   自然资源 简介

石涧镇西北部属巢湖南岸,皖山断层山脉向南延伸的丘陵地带接近圩区,局总有水块平原。山系丘陵上林木茂盛,多为薪炭林,少数为用材林和经果林。地下藏有石灰石、煤、石膏和瓷土等。上个世纪60-80年代曾有青苔煤矿、打古煤矿和县瓷土矿和石闸村瓷土矿等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后因开采效益不大,现均已停办。

   各种资源

石涧镇小桥流水石涧镇资源丰富。一是矿产资源丰富,据矿产资源部门探明,我镇石灰石储量达8亿吨,且品位较高,平均CaO含量在53%以上;高岭土储量达500万吨,二是山场资源丰富,全镇山场总面积近8万亩,其中有林山场5万亩,另有3万亩无林山场亟待开发。三是水面资源丰富,镇总水面积3万亩,其中天然成片河、沟水面2万亩,低洼田水面1万亩,都是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天然场所。以来,石涧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棉花、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经果林、商品用材林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

   社会事业 医疗设施

  医疗卫生石涧镇卫生事业按照和谐宽容、智慧诚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思,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奋力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强县,卫生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等基层卫生事业大力发展,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与应急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深化,实现了卫生事业十一五期间的良好开局,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实现了全镇四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接种率均超过98%。

  

石涧镇山间大道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镇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建立起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止2007年底,我镇拥有镇级卫生院两所,分别是石涧中心卫生院和太平卫生院,村级医疗诊所近百家,其中石涧中心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5月,自1985年以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1997年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基础上,建成建筑面积1828平方米的四层门诊大楼,配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有30mAX光机,KX-200台式B超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心电图、胃镜等。1997年7月开始门诊,设立的诊疗科目有:内、外、妇、儿科、中医、科和预防保健科等。全院在岗医护人员46人,取得职称的主治医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同时,建立两个系统管理档案,规范管理程序。

   电视事业

  石涧镇站始建于1967年2月,1985年以后,电视、逐步添建。自1995年相继建立电视站,2001年并入镇文化站,改称为文化电视站,截止2007年,共建立镇级电视站两个,村级电视站8个,各村均建有室,实现了村村通,于1995年将改为调频发射,连接各村,形成网络,发射功率为30W。

   教育事业

  石涧镇党委、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在科教兴镇战略思想指导下,全镇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镇共有完小23所,教学点4所,小学在校学生703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xxx,小学教师231人;全镇现有初中4所,分别是石涧初中、太平初中、福初中和黄龙初中,现有在校生1678人,在校教师203人;镇内现有石涧中学一所完中,其中高中在校生913人,高中专任教师45人;镇内现有教学管理机构两个,分别是石涧中心学校和太平中心学校。

  全镇中小学均于1997年通过了两基达标验收,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的达标复查。中小学均配备了网上远程教学设备,完中、四所初中和两所小学建立了多教室和电脑教室。

   科技事业

  我镇在科技工作中,全面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这个主题,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加强科技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突出科技工作新思和新目标,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石涧镇长廊一是在工业科技发展方面。本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较快,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全镇工业科技进步。主要表现的企业有:一是巢湖香枫塑胶有限公司的发展上,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主要生产增塑剂和PVC安定剂两在系列二十多种产品,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高新技术的应用作为企业在市场上克敌制胜的法宝,先后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集体等称号,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市科技进步二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公司设立了专门研发机构,主要技术研发人员专业涵盖精细化工、高等多个学科领域,理底扎实,并在化学工程技术,塑胶助剂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另外公司采用了灵活用人机制,与大学、江南大学、郑州大学化工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吸引了大批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兼职的研发人员,成为公司高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二是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是替代土烧砖的新型墙体材料,该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先进功效,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也是国家星火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是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围绕粮、棉等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创新,配套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步伐,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惠及广大农民。近两年来,共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12个,引进、推广棉花、畜禽、水产等新品种30多个,20多项新材料和新技术得到推广。围绕提高劳动力科技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了镇、村肉级科技培训网络,在重点做好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农函大、农广校、职中、党校等系统培训的同时,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农技员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组织农、林、水、牧、科技等部门利用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地开展了实用技术生产项目和技能培训,重点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优质高效种植和养殖模式、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等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向更深的生产领域进军打开了一扇科技之窗,共培育出各类科技示范户325户。各类农业科技示8个。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我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石涧镇石涧镇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我镇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劳动就业

石涧镇位于无为县北部,濒临裕溪河,环抱太平山。现辖1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山场和耕地面积均为8万亩左右,全镇总人口7.5万。自2005年11月以来石涧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财政收入732.95万元,位居全县第五;全年国、地两税收入7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80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余万元,其中财政收入和税收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工作 简介

  根据县编委无编[2006]1和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社秘[2006]189号文件,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于2006年9月成立。二年来,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明确责任、强化督导、积极协助这个中心,并结合石涧镇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和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石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人员及经费

  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设所长一名,副所长一名,工作人员一名,所长由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副镇长兼任,副所长和工作人员从全额供给事业单位选调,工作所需经费由镇财政供给,实行实报实销,全额保障。

   硬件设施

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现有办公用房2间计60m2,并配有办公桌椅、档案橱、电话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能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

   工作情况

  一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了基本台帐,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二工作开展情况

  石涧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镇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开展本镇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信息;

  

2、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3、协助社保经办机构开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村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工作;

  4、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类证、卡的登记、发放、年审工作;

  5、协助本镇范围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6、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外来劳动力管理与服务工作;

  

7、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归案、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

  

8、承担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2008年1-6月份以来,放社保补贴款13162元;

  9、开展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咨询工作;

  

10、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

   历史传说 青苔洞

民间传说之草鞋岭 石涧镇北有座丘陵,状如草鞋,名草鞋岭。传说八仙过海时,吕洞宾掉下一只草鞋,因而得名。岭上有古代军营几座,旧址依稀可见。其中残留浅迹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南战东吴,经此驻扎的营.较深的是太平时期(1863年)清将曾国荃的湘军与忠王李秀成的太平军对阵的旧址。李秀成被俘后,《李秀成》中曾提到:在石涧埠与湘军相遇,因相当,小战而退。

  

石涧镇青苔洞

   记载

  据《无为州志》大事记载称: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太平军从和州、巢县进至石涧,湘军(踞草鞋岭五座营盘)坚守不战(其中有座营盘被攻破一半)。时逢大雨,太平军行军,加之疾病流行,又兼清军水陆大军援应,太平军只得撤围,改克庐江。据传,在此次攻守战中,太平军将领纳王郜云官奋勇挥兵攻营时,迎面被清军炮击身亡。今草鞋岭北,卜头桥村西有一矮小山坡,因是乱石渣水岩层,常年渗水。后人追念纳王为太平,忠勇可嘉,为此阵亡之处,xxx曰眼泪山。

  草鞋岭在清末时,即为无为北往巢县、合肥必经的府大通道。在两山逼窄,中通一径的当岭要隘,旧有一所串房,为三间砖瓦柁梁结构,南北山墙有圆门通道。南北圆门头上有石刻大字的匾额曰太平亭,即是一座高山凉亭。亭内四周顺墙铺设长龙似的条石座位,专供来往行人经此休息之用。后于1949年初修巢无公时拆毁。

   攻打石涧埠

  石涧埠(镇)介于巢县、无为之间,西达严桥、庐江;东通东关、黄洛(镇)。既是巢、无交通干线上的重镇,也是无为北乡的主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在xxxxxx的年月里,这里便是我飞虎队从深山密林南下平川的出口,战备地位尤其重要。

  的杂牌军妄想螳臂挡辕,在镇上驻兵设防以外,还在镇南枣林岗上(现在的石涧中学)筑高大的碉堡,互为犄角,缓急备应。敌人虚张声威,自谓万无一失。为了打通出口,开展xxx活动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干净、利索地歼灭盘踞之敌,夺下石涧埠。

  1947年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劳动人民都欢度免遭敌匪的除夕,盼望着能享太平的明年。盘踞在镇上和碉堡里的官兵们,正不知死活地大肆。他们这样以巢穴为乐土,洋洋,竟不知一到如何。

  就在敌人醉生梦死、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们石涧地区的xxx队长周可则从暗中已掌握了敌人的动态(周在1938年是和含连刘云的警卫员)。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了青苔街的王家瓦屋(我军指挥部),加速了我们作战计划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我军500余人,在王子轩、扬杰和朱合喜三同志的指挥下,立即从青苔街等山区各村,轻装空袭石涧埠。在人街枚、马勒口火速进军到达卢家涧(村)时,兵分两:一部快速纵队,由周可则作前导,插向石涧–无为方向的百官坟,以拦截由石涧埠漏网南逃和无为增援北犯之敌。主攻部队则全力以赴,包围枣林岗碉堡。战士们素有跨谷飞涧的本能,纷纷用竹竿插入丈余宽、深的壕沟内,撑杆飞身,勇猛地扑向碉堡,投进两颗手榴弹,瓮中之鳖的敌人,立即举手投降。我们进去查看,只见满桌酒菜,六个去桌边举手发抖,大批敌兵却无影无踪。我们情知有变,暂时只得抓了六名俘虏,缴了四支枪,碉堡。天色黎明时,我们发动四乡贫苦农民群众,分了土霸、财主们的不义之财,并就地召开群众大会,了周老七、汪三裁缝等和与人民为敌的四个坏。当时四乡传开,群情振奋称快。

  

经过查访,原来有个别群众了我方进攻的军情。敌联防区马殿南主任于吃年饭时,带有百余敌兵逃至圩乡纯幢大庙,使我军进攻石涧埠扑空。当时估计,敌人虽在大年夜丧胆而兵力尚张。只好暂让其,以后再徐图进取,歼灭总有良机。

  这一仗,似汤浇蚁穴,火燎蜂房,立了个猛虎出山xxx功,威震了无为北乡。敌人却如惊弓之鸟,大批缩进无为城内。有时迫于上峰的压令,小股部队下乡,也提心吊胆,速去速回。我们这样把对包围圈缩小,也得到局部的安宁。形势一缓和,我们又便于在农村中顺利地开展工作了。

   前景规划 烈士

  石涧镇2007-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沿山开发、工业强镇、外部带动、集镇拉动和农业产业化五大战略。着力建设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和活跃的流通业,稳定推进化工、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深化体制,推进机制创新,开展全民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人口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县先进乡镇行列。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镇2007-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末,全镇生产总值达9.1亿元,平均递增18%,财政收入2400万元,年均递增20%,工业总产值7.2亿元,平均递增35%,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国民经济平均增长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第三产业比列明显增大,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富裕劳动力有序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镇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法制建设和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xxx,以跨越式发展为主调。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于石涧这样一个起步较晚的地方,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在全市、全县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下,我们必须要用跨越式发展的来统一认识,凝聚,发展为上,干成为算,以更远的眼光、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更快的步伐,实现石涧在全县西北部乡镇中率先崛起。

  

第二,以工业强镇为核心。工业是强镇之基、税收之源、就业之。石涧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最突出的矛盾是工业发展不强。综观先进发达地区,支撑力量决大多数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壮大就没有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更没有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强镇这个核心,强化全镇上下的工业意识,加速形成工业主导型的经济结构。

  第三,以大为主战略。东向发展战略实质就是大战略。作为石涧来说,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互惠互利的,积极地把自身的经济、资源、产业优势放到更大范围进行配制,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本的转移,有效的利用这把钥匙来打开石涧大发展的大门。

  

第四,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壮大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水果生产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在石灰石资源开发、商品木材品和水果生产上要尽快改变资源的现状,走资源深加工的子。要紧紧抓住省861项目――淮北矿业集团盐化项目在我镇实施电石开采这一契机,同时引进大型水泥熟料及深加工项目,并以此为龙头,逐步建成石灰石资源深加工,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五,以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按照提升一中心,开发两沿线的思,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优势区域快速发展,强化集镇的中心意识,大力加快集镇的开发步伐,提升集镇的经济实力,并拉动周边地区乃至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沿山和沿巢无一线的开发,努力建设沿山和沿工业带,尽快形成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村域经济,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鼓励和支持各村发挥优势,个性,力争尽快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

  

第六,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体制不活,不优,是影响发展的xxx障碍,必须用创新的思、的办法、市场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等市场化,下大决心清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七,以社会和谐为目标。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和谐。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与人民共享,xxx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切实群众利益;更加注重法制建设,正确处理、发展、稳定的关系。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