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主对设计师的要求逐渐升级,面试考核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核已经不仅限于面试时的了解,笔试题的考核也越来越常见。
很多设计师面试的反馈都不错,但是笔试题过后就没有任何结果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文章从笔试前、中、后三个维度分享个人的一些经验,希望本文的分享可以带给你一点帮助。
笔试的目的与类型
对于企业主来说,笔试是为了考核面试者专业的真实性与创造力。通过作品集有时候难以判断面试者的真实能力,也要看看当面试者结合我们自身产品情况的时候,是否还能做出匹配作品集质量的设计。
在笔试考核中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应届毕业生或者入职不久的设计师,有些公司甚至会要求上机操作。主要是想看看面试者工具操作能力、临场发挥能力、时间把控能力、职场习惯、设计规范、专业真伪等综合情况,不过这个不适合工作多年的设计师。
第二种是较为常见的笔试题,给到面试者需求,回去在限定的时间完成需求并发给面试官。这个情况是本文分享的重点,对于一些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来说,让他现场上机操作没有必要,不可能只考核使用工具是否熟练。
通过笔试企业主可以考核面试者的专业情况,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也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在面试一些特别有意向的公司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主动要求给笔试机会,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能提高成功的几率。
笔试前
1. 思考必要性
虽然笔试可以提高我们面试成功的概率,但是我们也要思考是否有必要进行笔试。最好先参与面试再考虑笔试,不接受面试前做笔试,对于本身条件和环境都与自己预期不符合的公司,自然没必要耗费时间,觉得符合自己预期的公司才接受笔试邀请。
当遇到多家公司笔试邀请时,不要想着都试一下的心态,赶出来的作品肯定是达不到要求的。需要做一些意向评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机会最大的公司,这样才能有保障。
2. 合理的确定完成周期
关于笔试完成周期除了面试公司有确切要求以外,也会征求面试者的意见。在确定完成笔试题时间时,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效率来确定。可以适当多半天到一天左右时间,但是不要太过于虚高,这样会质疑你的工作效率。
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控制好确定的时间节点,可以适当提前,但是绝对不能延期,项目周期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
3. 确保充分理解需求
在面对笔试需求的时候,不要似懂非懂,一定要充分理解需求。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也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假设,做错方向是非常忌讳的。
如果可以面试当场知道笔试需求,直接提问是最好的,此时问清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面试过后以邮件的形式接收,也是会注明联系方式的,所以你有问题是可以提出来的,不必不好意思。
4. 迎合团队选择工具
当一切笔试需求都明晰以后,选择完成的工具除了自己的操作习惯以外,结合面试团队的情况选择一致的工具是最为妥当的。
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谈及操作工具和协作方式,如果没有涉及到,我们也要主动问一下,团队成员的工作形式和特殊要求等。基于面试团队的规则来完成笔试题更能符合需求,提高自己的认可度。
笔试中
当我们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就要开始开工了!在设计笔试项目中我们需要如何寻找切入口,想要做出优质的作品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性的因素。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笔试中我们需要如何做。
1. 结合作品集的优势完成设计方案
如果面试官给到你笔试机会,证明对你的专业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需要进行一次验证或者试探你的潜力。既然给你机会,证明你的作品集中存在一些不错的优势,我们在完成笔试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自己的特长放大,基于优势之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最大值。
比如相较于别的面试者,可能面试官看重你会手绘这个附加值,那么就看看能否将自己的这个优势发挥在笔试中,哪怕一个 banner 图你也可以自己原创设计作为配图。
结合自己作品集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完成设计案例,不要局限于笔试要求本身,你只要完成里面的需求,附加进来的内容作为发挥自己潜力的表现。
2. 立足于品牌输出设计
在开始设计前需要对公司的品牌规范有一定的了解,看看他们旗下的产品是延续自身品牌的规范,还是可以自定义表现。比如网易旗下众多产品线,基本都是延续网易红这个品牌规范,有特殊的产品也是基于产品或者行业本身为思考因素。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最好是以品牌为出发点,立足于品牌之上输出设计方案。
品牌的关联因素比较多,例如:以品牌标准色的规范来定义笔试案例中的配色需求,以品牌基因图形(辅助图形)的融入来设计图标或者一些图形创意,以品牌风格推导设计风格,提取关键词创建情绪板等等。基于品牌我们可以有更多思考,做出差异化的设计需要从品牌入手。
3. 基于现有产品做体验升级
体验面试公司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在面试前就必须要完成体验。接到笔试需求后再次体验是为了基于现有的设计做体验升级,不能盲目的执行。分析现有产品设计中的优缺点,结合到笔试需求中,不至于做出一个完全格格不入的设计方案。
特别是 UI 设计师的笔试,不只是考核视觉表现的一面,符合用户定位、商业需求和增强用户体验的设计才能算是较为全面的方案。平时需要加强产品体验日记,记录优秀的产品思考、交互逻辑、视觉细节表现等,可以丰富我们的设计感知能力。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体验升级需要你对优秀的内容形成记忆,脑海一片空白自然无法思维发散。
4. 竞品分析是差异化设计的保障
如果面试的行业没有接触过,在设计笔试的时候除了体验面试公司的产品以外,竞品体验还是需要的(直接或者间接竞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竞品分析是为了可以做出差异化的设计,不然灵感是容易「撞车」的,到时候用巧合来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不过通常灵感嵌套来源于别的行业都会表现突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不要只是盯着现有行业的产品,思维可以开阔一些。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同样都是 banner 图的布局,可以是通栏设计/分栏设计、直角处理/圆角处理、水平滑动/立体翻转、单层平铺/立体营造等等。体验的目的就是记录相同功能的不同设计解决方案,竞品分析也是基于现在的设计反思新的解决方案。
5. 切勿做原型的美工
当接到的笔试需求有完整的原型图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先把功能都列举出来,不要陷入原型的布局中,我们不是做原型的美化。
为了防止自己被原型的思路先入为主,我们可以把功能梳理出来之后关掉原型界面,基于功能重新构思画面布局。我在改版一个已经上线的产品时就是这样处理的,不过需要备注功能和信息的优先级,信息层级关系不能被打乱。
6. 切勿增删笔试内容
切勿删除笔试中提到的功能或者文案信息等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忌讳的操作。
之前遇到一个伙伴就是因此与大厂无缘,部门专业面试、HR 面试都已经过了。在完成笔试的时候为了画面美观删除了笔试需求里面的一句文案,用人部门领导觉得不按照需求完成任务,以后会经常犯错。就这样,他跌倒在了最后一步,与大厂失之交臂。
无论是笔试需求还是日常工作中的需求,我们都不要随便增删需求内容,如果你有意见可以整理出来给直属领导反馈和建议,然后得到指令后再进行增删处理。
7. 少用素材多原创
素材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也能毁掉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主张大家过度使用素材,能自己动手的就尽力原创,特别是面对笔试需求,一堆素材合成拼贴,如何看出你的设计能力,不要以为面试官看不出来你用了素材,素材的痕迹是很容易暴露的,就算看不出来,到时候进去也是需要体现出你笔试的实力,要是满足不了,不能转正岂不是很尴尬。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对工作,我们都要尽力自己动手原创,素材会禁锢我们进步的思维。
8. 版权因素的考虑与规避
随着国内版权意识的不断提升,我们需要养成规避版权的习惯,这个习惯最好从日常练习中就养成。
版权相关的因素有字体、图片、IP、插画、图形创意、肖像、创意灵感等等,凡事借鉴了他人优秀作品都要注意这个借鉴的程度。不要认为笔试不会商用就可以忽略,这是职业操守问题,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就很容易在商业场景中忽略。
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态度,我们需要时刻规避一些风险,就算个人练习使用,也最好注重版权意识。
9. 视觉化还是落地性
针对笔试题,一些伙伴纠结到底做得概念化一点还是保守一些。这个问题其实旁人很难判断,每个公司考核的标准不尽相同,我们在面试的时候需要注意从一些信息上面去判断。如果面试官比较在意设计规范、项目对接、工作流程等等,谈论的话题比较偏向于项目经验等,一般比较在意设计的合理性,通常笔试要求会偏向于落地性。如果对于作品中的设计想法、创意灵感之类的问得比较多,面试官是希望设计师具备更多创造力,偏向于视觉化。
不过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不要完全偏向于哪一面,既然是笔试肯定是希望最大化的体现你的设计能力,在保障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得更有创意。当然如果完成之后还有时间,也可以优化一版视觉化更大的作品,毕竟笔试并不是说你只能做一稿,多种方向的选择也是在项目中经常采用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平时不能只关心工作项目中的发挥,日常练习也可以提升我们另一面的能力。概念的设计可以发挥更多创意,激活更多灵感,平时要制定输出日常练习作品的计划。
10. 严格把控最后的细节
通过努力终于完成了设计方案,把控好最后的细节至关重要。检查一下设计中的细节,比如间距留白、控件大小规范、信息描述、视觉统一性等等,最好是基于真实场景预览一下。如果是 App 界面设计,放进手机预览看看,这样才能一比一的验证最终的效果。最好是和设计稿一样比例的机型,这样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设计师都必须是细节控,不要因小失大,看过很多设计师的作品,总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不加以重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把你的作品发给朋友看看,也许可以帮你发现更多被忽略的细节。最终都希望大家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把控好每一个细节。
笔试后
设计稿做好了,并不是笔试完成了,一张张零散的图片发过去,肯定不是一个专业设计师的态度。加强更多附加值也能提升我们的成功概率,有时候包装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 结合自身专业增加附加值
有时候进行笔试,不要只是单一的完成需求里面的内容,一些附加技能的展示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如果你会插画,那么记得在项目设计中尽量去体现,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元素也能发挥出这项技能的价值;如果你会动效制作,把设计好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动效输出,这肯定相较于静态作品更具吸引力;如果你版式设计有优势,记得包装作品的时候进行发挥,这样也能更好的辅助作品展示……
我们要多进行举一反三,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要多去思考项目需求以外的附加值,有时候在预期之上多发挥一点点,也许就能带给需求方更好的印象。
2. 作品包装提升专业态度
作品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作品,引导面试官对你的专业综合能力做出判断,有时候设计需要被解释才能更有带入感。不管笔试作品有多少,哪怕只有一个界面我们都需要进行包装提案,这样才能体现出专业态度。
个人的习惯是做一个提案的 PPT,从前期的竞品分析、设计思路和最终的方案呈现都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展示。这样可以把我的设计理念充分地展示给面试官,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完成项目之后问一下自己,你有没有尽力,如果自己都发现明显不理想,结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3. 注意格式慎防遗憾
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关于格式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不乏一些粗心的设计师忽略了这个问题。比如自己习惯用 Sketch 软件来设计,完成之后为了证明是自己设计的,发了一个源文件过去,结果发现对方是用 PS 软件作图,打不开就尴尬了。有时候我们没办法约束别人和我们有一样的操作习惯,我们只能尽力让自己的对接更人性化。
最好是包装后以演示文档的形式发送过去,不仅可以表达更充分,也能避免格式问题。
4. 邮件格式完美收尾
通常以邮件的形式提交笔试作品,除了文件命名这些基本规范以外,在邮件正文不要以空白形式发送。添加正文内容注重职场礼仪,内容除了礼仪问候以外也会备注附件内容、求职者姓名、求职岗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免对方邮件太多对不上号。
虽然可能是小事一件,但是既然 99% 的付出都已经完成,能够做好微不足道的 1% 便是完美的收尾。
5. 提示查收建立沟通
发送完邮件之后,如果有对方微信也可以发个消息提示查收,沟通可以使我们更高效。如果没有加过微信等,一般笔试邮件里面也会有 HR 的联系方式,可以打个电话提示一下自己的笔试作品已经提交。这样既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效率,使得进度可以更快,也能防止万一对方没有收到你的邮件也好回访确认,以免信息不对称耽误双方的时间。
所以,有效的沟通是为了防止特殊情况的发生,确保双方的时间成本,提高职场效率。
态度显露专业
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职场习惯和专业态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但是不能不专业。面对笔试需求的时候,我们要全力以赴,首先要自我满意才有机会说服他人,如果没办法打动自己,肯定是难以撼动更高的标准。
所以,态度无论在任何场景都是至关重要的。
态度显露专业,可以是你对待面试的形象态度;沟通交流时的应答态度;对待笔试需求时的专业态度;项目完成后的自查态度;交接提案后的跟进态度;职场中的礼仪态度等等。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你的态度别人是看在眼里的。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希望你是那个注重细节和拥有态度的设计师。
总结
本文以 UI 设计师如何做笔试题为话题,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个人观点,别的类型的设计师在面对笔试题基本是类似的指南。只能为大家梳理一些切入点,具体的设计执行会各有不同,在开始设计之前的灵感搜集比较重要,不要盲目地开始画图。吸收优秀的经验是为了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突破自己。同一个时间段最好不要参与多家笔试,专攻一家也能做得更细化,在遇到难以抉择的风格或者设计方向时,可以提交多个方案,只要说明每个方案的设计思路即可。提案的时候需要包装一下,包装是为了显得更专业,这也是一个专业设计师的态度。
获得笔试的前提是先在面试中有一个好的表现,获得面试的机会需要有作品和专业沉淀,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输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日常的积累至关重要。不是需要面试才积累作品、优化简历,迭代是为了不断更新自己。希望大家都能不断展示出全新的自己,获得更多机会。
希望本文分享可以带给你一点感触,观点中描述不足之处望留言指正,我们一起共勉。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行设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