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
目录
螺内酯
螺内酯的长期给药给出了肾上腺皮质中螺内酯小体的组织学特征。在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制剂中,螺内酯小体是嗜酸性的、圆形的、同心叠层的细胞质包涵体,周围环绕着透明的晕圈。
螺内酯过量
螺内酯在急性过量时相对安全。急性过量服用螺内酯后的症状可能包括嗜睡、精神错乱、斑丘疹或红斑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和腹泻。在极少数情况下,严重肝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或肝昏迷。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在急性过量的情况下不太可能。过量服用螺内酯后会发生高钾血症,尤其是肾功能下降的人。已在临床试验中以每天高达2,400毫克的极高口服剂量对螺内酯进行了研究。其对小鼠、大鼠和兔的口服半数致死剂量(LD50)超过1,000mg/kg。
没有针对过量螺内酯的特异性解毒剂。治疗可能包括通过洗胃诱导呕吐或胃排空。螺内酯过量的治疗是支持性的,目的是维持水合作用、电解质平衡和重要功能。肾功能受损或高钾血症患者应停用螺内酯。
互动
螺内酯通常会增加血清钾水平,并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因此,建议使用这种药物的人避免使用钾补充剂和含钾的盐替代品。医生必须小心监测服用螺内酯作为利尿剂的男性和女性的钾水平,特别是在使用的前12个月以及剂量增加时。医生也可能会建议一些患者可能会被建议限制富含钾的食物的饮食摄入。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在服用螺内酯治疗痤疮的健康年轻女性中,钾监测和饮食限制钾摄入是不必要的。螺内酯与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会增加高钾血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老年人中。甲氧苄啶部分的作用是防止肾单位远端小管中的钾排泄。
据报道,螺内酯可诱导酶CYP3A4和某些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这可能导致与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然而,也有报道说螺内酯的代谢物不可逆地抑制CYP3A4。在任何情况下,已发现螺内酯会降低口服雌二醇的生物利用度,这可能是由于通过CYP3A4诱导雌二醇代谢所致。还发现螺内酯可抑制UGT2B7。螺内酯也可以有许多其他的相互作用,最常见的是与其他心脏和血压药物,例如地高辛。
甘草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代谢具有间接盐皮质激素活性,已被发现可抑制螺内酯的抗盐皮质激素作用。此外,已发现在螺内酯中添加甘草可减少使用螺内酯治疗雄激素过多症的女性的抗盐皮质激素副作用,因此甘草可用于减少接受螺内酯作为抗雄激素治疗的女性的这些副作用他们。在光谱的另一端,螺内酯可用于逆转甘草引起的低钾血症。已发现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减弱利尿和螺内酯引起的排钠作用,但不影响其降压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螺内酯可能会干扰抗抑郁治疗的有效性。由于该药物起到抗盐皮质激素的作用,人们认为它可能会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正常化和增加皮质醇等糖皮质激素的水平来降低某些抗抑郁药的有效性。然而,其他研究与这一假设相矛盾,并表明螺内酯实际上可能产生抗抑郁作用,例如研究显示螺内酯在动物中的抗抑郁样作用。
螺内酯药理学
化学
螺内酯,也称为7α-乙酰硫螺内酯,是一种甾体17α-螺内酯,或更简单地说是螺内酯。它可以最恰当地被概念化为黄体酮的衍生物,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盐皮质激素,其中羟基在C17α位置被取代(如在17α-羟基孕酮中),C17β位置的乙酰基已被环化C17α羟基形成螺21-羧酸γ-内酯环和乙酰硫基基团在C7α位置被取代。孕酮的这些结构修饰赋予增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效力、有效的抗雄激素活性和显着降低的孕激素活性。C7α取代可能负责或参与螺内酯的抗雄激素活性,因为7α-硫代孕酮(SC-8365)与黄体酮不同,它是一种抗雄激素,对AR的亲和力与螺内酯相似。此外,C7α取代似乎是导致螺内酯丧失孕激素活性和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原因,如SC-5233是螺内酯的类似物,没有C7α取代,具有强的孕激素活性,但与孕酮相似,口服生物利用度非常差。
螺内酯的历史
黄体酮的利尿钠作用于1955年得到证实,紧随其后的是螺内酯作为黄体酮的合成抗盐皮质激素类似物的开发。螺内酯于1957年首次合成,获得专利1958年至1961年间,并于1959年首次作为抗盐皮质激素上市。1962年首次报道用螺内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并于1969年首次描述该药物的抗雄激素活性。紧随其后的是1967年发现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种AR拮抗剂的重要和主要副作用。螺内酯于1978年首次被研究用于治疗女性多毛症。此后,它已成为美国最广泛用于女性皮肤病适应症的抗雄激素药物。螺内酯于1986年首次作为跨性别女性的抗雄激素药物进行研究,此后也被广泛用于此目的,特别是在没有醋酸环丙孕酮的美国。
早期口服螺内酯片吸收不良。该配方最终改为粒径小于50μg的微粉化配方,其效力提高了约4倍。
社会与文化
螺内酯的研究
前列腺疾病
高剂量螺内酯已被研究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肥大)。在三个月的治疗后,它被发现在症状缓解方面优于安慰剂。然而,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维持,到那时,改善已基本消失。此外,在残余尿量或前列腺大小方面,螺内酯和安慰剂之间没有观察到差异。在大约5%的人中观察到男性乳房发育症。基于这些结果,有人说螺内酯在BPH的治疗中没有地位。
螺内酯已被研究并有限地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巴尔病毒
已发现螺内酯通过抑制EBV蛋白SM的功能来阻断Epstein-Barr病毒(EBV)和其他人类疱疹病毒的产生,这对于传染性病毒的产生至关重要。螺内酯的这种作用被确定与其抗盐皮质激素作用无关。因此,螺内酯或基于它的化合物有可能产生具有独特作用机制和有限毒性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其他条件
螺内酯已被研究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的酒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