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化县人民医院
医院概况
安化县人民医院前身为安化县卫生院,始建于1939年7月,院址设在梅城镇老南门刘家祠堂。1951年9月由梅城迁至东坪镇养殖山庄,更名为安化县人民卫生院,1953年3月迁至水井边。1957年1月由水井边迁至东坪镇建设街,正式更名为安化县人民医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县人民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医疗科研、医疗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现有干职工6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1名。专业技术人员高3人,副高69人,中级职称225人,初级职称324人。拥有病床369张, 年门诊人次近22万余人次,住院病人8000多人次。
医院设有18个职能科室和25个临床、医技科室及心脑血管病防治、医疗急救、远程医疗会诊、微创介入四个中心。
医院分科较细,临床科室中设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神经内科、骨外、肝胆、胸腔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专业组。
医院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院之,重视人才培养。近年来,先后派出700余人次到上级医院深造,派出400余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各种 短期培训班。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市以上学术交流论文97篇,近几年新开展技术项目55项,其中14篇获县、市级三等各1项,获省级三等1项,在全省同级医院中享有盛誉。
近年来,新建和扩建了门诊大楼、医技大楼、外科大楼、内科大楼等,共面积约45000m2。院内布局合理,道宽阔,花园璀灿,绿荫成林。
医疗业务
xxx节 医疗概况
医院经过五十年的奋斗,遵循以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旨,发扬救死扶伤、全心全意的优良传统,在医疗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
1957年创建至今,经过全院五十年的努力工作,不懈拼搏,使医院不断进步。现拥有临床医疗科室18个,医技科室8个,编制病床350张和专科门诊10个,病室11个,设有妇产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呼吸、感染科、消化、内分泌内科、神内、心脑血管科、五官科、中医、肿瘤内科等专业,已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年门、急诊人次已达22万人次,年住院病人数达8000人次,手术4000余台次。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2005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建院以来,医院一直注重医疗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80年就制订了医生培训计划,选派3人去省级医院深造,加强了医疗队伍建设。成功抢救了重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一例,为此,成立了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内科主任任副组长的抢救小组。参与抢救人员达33人之多。1981年成功抢救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成立了专科抢救小组,邀请了159医院烧伤科主任来院指导治疗,使之获得新生。
近五年来,医疗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各种先进设备的引进,各种新技术的开展更是层出不穷。妇产科的电子镜、力波刀、四维立体成像彩超、微创电子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运用均居全市xxx地位,并获县科技二等。2006年接受国家降消项目检查,获一致好评,不愧为全县产科急救中心。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脑肿瘤摘除术,重症脑溢血微创引流,重症脑外伤开颅术。2004年骨科开展膝关节镜的检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颈椎、脊柱手术的开展,声名鹤起,病房暴满。2000年普外科开展电子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每年手术近200台,从单纯胆囊摘除到复杂的胆道取石,已超过千例的手术,无一例医疗差错纠纷发生,逐步向纵深发展,并庄严向社会承诺,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限价3800元。已成为全市肝胆微创外科名科。2005年,选派了二位普外科到学习深造,回院后成功开展了胸食道癌根治术、心包修补术等高难手术,为胸外科的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2001年,眼科白内障切除术,晶体置入术,已近千例,成为全省复明行动。2006年3月,介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院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运行一年来,开展了冠脉造影,内置支架、射频消融、安装起搏器等86台次,且全部成功,外周介入开展了脑动脉瘤栓塞术、肝癌动脉栓赛、肺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宫内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等均喜获成功。同步引进DR系统,使放射科全数字化管理,达全市xxx地位。
医院承担了大量临时性抢救任务:2002年大桥学校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抢救治疗学生近百人,无1例死亡。2003年黄沙坪特大交通事故,客班车翻车伤员27人次,医院垫资二十多万元,全力抢救。2005年江南鞭炮厂爆炸事件,抢救重伤员3人。2005年4月,我院在全市首例发现02传染病,严密隔离、消毒,了第二代病例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始终是医疗的关键,为此,健全和上级医师每周和医师制度,首诊负责制、术前讨论制度,狠抓疑难病例的科内、科间和全院范围的会诊,还建立了与湘雅附一院远程会诊指导关系,同时通过医务科把全国知名教授请进来,指导手术和治疗,了每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围绕减轻农民负担,先后有7个病种实行限额收费,并向社会承诺,对农民特困户实行减免,每年医院让利于民近2百万元。同时围绕降低平均住院日,限额处方,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台,缩短医疗流程,使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年门诊人次稳定在22万人次以上,凡需住院病人,医院想方设法让病人住院,抓好门诊、住院诊断符合率,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后三日确诊率,提高了医疗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
第二节 医疗制度建设
1957年医院创建后,既制订了1957-1959年三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学习白求恩,救死扶伤,实行的主义的办院旨。根据当时的办院方针,医院制订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医疗规章制度,实行了内科、外科、妇科、护理的简易分科,确定了24小时门诊制度、疑难病会诊制度。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医院有了较快的发展,卫技人员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60年-1965年,医院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请假制度、病历书写,使医疗秩序井然,规范了全院工作。
十年,工宣队进入医院,知识成了臭老九而受到,医疗技术权威受到排挤,使医院停滞不前。1977年粉碎后,医院各项工作逐步正规化管理,特别是1980年,已开设病床303张,干职工达201人,卫技人员149人,医院重视医疗队伍建设,制订了培训计划,和选派了去省级医院深造人员3人。科室也壮大为内科、外科、传染科、儿科、中医科、骨科、妇科、五官科等内涵的五个大科室。并制订了《区分处理医疗差错事故办法》,对医院如何制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院长亲自带领下组织了全院每周一次的,使医师制度初具雏形。
1985年,医院制订了业务学习规划,每月安排业务学习一次,建立了考试考核制度和个人技术档案,广泛开展了疑难病历讨论、优秀病历展览,并开展了科主任观摩活动。
1995年是医院全面提升品位的壹年,全省达标上等验收,医院制订了三基考试计划和三基训练计划,三基考试人人过关,质控科把好病历质量关,进一步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建立健全各项考核惩制度。重点抓好、护理、行政的制度落实,严把病历质量关,危重病人抢救关、手术分级管理关,开展了新入院病人首诊负责制,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成立了医疗技术鉴定小组:负责有关伤情、劳动能力鉴定及医疗事故的处理。使医院成为二级甲等医院。从此医院更加规范化、正规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医院领导向更高的领域攀新:创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改善服务态度,缩短服务流程,一切为了病人,方便每一位就诊者,制订了各项便民措施,120急救中心的创建,保持了绿色通道的畅通,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旨。
2006年,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执业医生法》的要求,制订了如下制度:1、急诊科医疗质量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2、急诊科会诊留观制度;3、急诊会诊制度;4、急诊科转院、转科制度;5、首问负责制度;6、投诉处理制度;7、关于医疗纠纷、事故赔偿费用责任分担的实施细则;8、出院患者回访制度;9、医生外出会诊管理制度;10、品、药品处方管理;11、高值耗材管理制度;12、使用贵重药品和进行费用较高的治疗,诊断解释制度及措施;13、查对制度;14、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5、值班交制度;16、首诊负责制度;17、医师制度;18、科、院会诊制度;19、谈话费知制度;20、死亡病例讨论制度;21、手术前讨论制度;22、疑难病例讨论制度;23、安化县人民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24、安化县人民医院医患沟通制度;25、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制度;26、关于选送职工、学习管理的;27、继续医学教育人才培训计划;28、120站接诊的有关;29、关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30、重大医疗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31、医疗纠纷应急预案;32、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办法;33、病案方案;34、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的;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及处置流程图;36、传染性型肺炎爆发流行应急处置预案;37、艾滋病毒职业应急预案;38、02病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并将这些制度装订成册,每个科室1份,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我们遵循崇德、敬业、求精、图强的院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使医院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节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医院的存亡,建院五十年来,历届院领导都十分重视医院质量的管理。先后由院办公室、医院科负责此项工作,为适应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医院于1985年成立了医疗质量科和院内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病历和院内感染控制管理。1989年12月医院加入卫生部医院感染网络,1990年成立了由医疗副院长为首的全面质量委员会和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相继成立了临床医技科室及各病室医疗质量、院内感染领导小组,由此形成了医院完整的体系。
质控科主要组织实施全院临床医疗、医技护理等技术管理,负责拟定医院有关医疗质量计划措施和实施方案,深入基层了解医疗质量情况,督促各科对照医院质量标准自查制订了达标方案,负责全院医务人员有关医疗质量考核、考评工作。
院感科主要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消毒与隔离措施,负责全院卫生和细菌学检测,每月调查分析整理有关医院感染病例资料中心,对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或重大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制定对策。普及院识,培训在职医务人员监督医院购入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器械装置,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和用后处理情况,参与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期考评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的执行情况。由于工作扎实,2006年我院评为全省消毒监测先进单位。
第四节 专业学科
(一)、内科系统
急 诊 科
组建于1986年,由原门诊单列组成。担负着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留观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任务,与120急救中心组成一体。开设了急诊内科、急诊外科诊室,设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普通观察病床14个,拥有洗胃室、换药室、手术室。
急诊科24小时接诊,能及时、有效地抢救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现年急诊人次达6500余人次。历年来开展了有机磷农药中毒、高渗氯化钠甘露醇液救治失血性休克、血液净化治疗酒精药物中毒等新疗法,并获得好的疗效。
现有工作人员1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12人。配备有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除颤机、血气分析仪等抢救仪器设备。
呼吸、感染科
组建于2003年3月。为原内二科中单列的学科。
科室主要以呼吸内科专业为主,兼管感染科的业务开展及呼吸内科门诊、发热门诊及肠诊。先后开展了PPD皮试、胸膜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血气分析、肺通能测定。同时开展了咯血的内科治疗研究,积极配合医院介入中心对一部分大咯血病人的介入治疗;还开展了中脉导管留置治疗胸腔积液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有医师8名,其中主治医师4名,医师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人,标准床位28张。拥有呼吸机、带图文系统的日本奥林巴斯P40纤维支气管镜、日本CHEST公司产的肺功能仪、美国产血气分析仪,以及电脑气胸仪及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消 化 内 科
组建于2003年3月,前身为内二科,含消化、血液、内分泌、肾内科4个专业学科。87年开展纤维胃镜检查,98年进行了腹腔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的研究,99年开展电子胃镜检查、2000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纤维肠镜、电子肠镜、结肠透析、窥镜下微波治疗食道、胃息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及进行了磺脲类继发失效与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关联的研究及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临床观察,并获得县科技三等。2002年度《缩短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时间》QC项目小组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现有医技人员2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拥有日本产福士能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结肠透析机、胰岛素泵、心电监护仪、快速床旁血糖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心血管内科
组建于2001年,前身为内科,于1957年建院时组建。
1984年开始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功能不全,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1985年组建CCU病室;1988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明显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患者死亡率;1994年开展经心房食道调搏,对各种心律失常开展正规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1996年开展xxx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006年常规开展各种心律失常诊治、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斑块旋切及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安装各种起搏器,左、右心导管及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迄今为止,在放射科配合下共成功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110例,成为全省xxx家经省卫生厅验收合格的县级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心,2007年成为益阳市心血管重点学科。1997年开展脑室引流,1999年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2000年建立了康复治疗中心。
现有医师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拥有心脑血管专科病房和CCU病房、普通病房配备心电工作站, CCU病房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电脑输液泵。
儿 科
1979年从内科分出组建。1980年收治3例格林巴利氏综合症,经抢救获得成功,1980年对腰穿失败采用侧脑室穿刺成功,1983年开展了前囱、后囱厅穿刺抽血成功,均获县科研。1984年联合使用雷吉亭与何拉明治疗重症肺炎性心衰,收到良好效果。随着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培养,完善了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诊疗水平。2005年以来,新开设了新生儿病房、儿童娱乐室、水疗中心;开展了触摸、光疗、智测、康复、胃肠内外营养等新的治疗方法。还开展了经皮黄疸测定、微量血糖测定、微量元素测定等检测方法。目前正在筹办完善新生儿重症监护无陪病房,添置呼吸机等设备。
现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医师7人;11人为本科学历,余为专科学历。有仪器设备:黄疸测定仪、恒温箱、红外线辐射台、恒温输液泵、心电监护仪、面罩头罩给氧器、复苏气囊、微量元素测定仪、微量血糖测定仪、电动吸痰器、超声雾化器。
中 医 科
组建于1981年,开设床位12张,主要担负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外科、术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及老年病的中医保健医疗工作。90年代初期开设了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儿科、妇科专科门诊。在湖南省名老中医夏问心主任中医师的带领下,成立了肿瘤、肝病、中医内科三个专业组,开展了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疗,以及肝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的结合治疗工作,还承担了中医门诊业务的开展。应用科学技术与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 先后开展了高血脂的辩证施治,通窍活血汤的临床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均获得了一定的疗效。有三项科研课题获县市科研。
现有医师13名,其中主任中医师2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开设病床30张。
康复理疗科
成立于1983年。
创办了全县xxx神经内科功能锻炼与康复治疗室,率先在全县开展小针刀疗法,硬膜外腔药物注射疗法,小儿推拿、针炙减肥等先进技术,对面瘫、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关节炎及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产后尿潴留等内、外、妇、儿疾病,疗效显著,社会反响较好。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拥有三维电脑牵引床;DL-C-BⅡ超短波治疗仪;LK-D智能型六合治疗仪;T.D.P.;针麻仪等仪器十余件。
(二)、外科系统
普 外 科
组建于1999年3月,其前身为外科。
1957年建立外科病室时,仅能开展清创缝合及阑尾切除手术,随后分别开展了肠梗阻、气管切开、子宫全切、胆道手术及胃次全手术。70年代,开展了乳腺癌根治、甲次全、甲亢、肝修补、脾切除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82年,开展了结肠癌根治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及先天闭锁成形术;86年后,先后开展了肝叶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间置空肠内引流、肝胆管盆式Roux-en-y内引流、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大肠癌根治术及甲状腺癌根治术;2001年,率先在全院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胃肠穿孔修补、阑尾切除、卵巢囊肿切除、肝囊肿摘除术等微创手术;2005年,启动了胸外科工作,开展了剖胸探查、心脏损伤开胸探查+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术,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等新手术,填补了我县胸外科的空白。
现有医师12名,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主管护师4名、床位46张、全部为空调病房、拥有电视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等先进设备,其肝胆胰专科为益阳市重点学科。
骨 科
组建于1978年3月,是全省成立骨科专业最早的县级单位之一,属益阳市重点学科。
组建初期,开展了简单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和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清除术。80年以来,开展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骨髓炎病灶清除,关节融合、关节成形,骨盆截骨,脊椎结核病灶清除及多种皮瓣转移手术及显微外科手术。90年代,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脊柱哈氏棒、鲁氏棒、DICK钉内固定术及腰椎间突出髓核摘除术。2007年3月,脊柱外科在骨科挂牌成立后,开展了手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骨病、先天性疾患等专业。其膝关节镜检技术填补了全县的医学空白。目前,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颈椎病、颈椎骨折前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钢板内固定术、脊柱骨折、脊柱滑脱AF、RF及GSS、KSS内固定手术,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术;髋臼骨折前钢板内固定术;X-TV下股骨颈骨折闭合打钉技术;四肢及关节骨折DHS、DCS、交锁钉,外固定支架及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
现有医生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8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病床46床。除病房外,承担骨科门诊及急诊外科的任务。
泌 尿 外 科
组建于1999年,为原外科单列组建。
1986年成立了外科泌尿组后,先后开展了前列腺切除、肾盂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剖肾取石、膀胱肿瘤切除等一系列泌尿专科手术。1997年开展了体外震波碎石及血液净化医疗中心,至此为止,开展了前列腺汽化电切,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行肾、输尿管、膀胱微创取石;腹腔镜下精囊静脉高位结扎、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双T管内引流、肾囊肿切除术,以及选择性肾动脉扦管检查治疗。在性手术方面,开展了肾上腺肿瘤切除、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成型、膀胱部份切除、尿道成形和癌根治性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同时开展了男性疾病的诊治,开设了男性专科门诊。医学课题带蒂包皮皮瓣一期尿道下裂矫型术、前列腺切除缝扎止血分别获得益阳市、县科技进步。
现有医师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1人。有进口汽化电切镜、气压弹道碎石机、输尿管镜和皮肾镜等设备。
神 经 外 科
组建于2002年。是原骨科单列的学科。
组科以来,在颅脑外伤特别是特重型颅脑外伤的抢救方面,死亡率、率逐年下降,由过去的50%下降至现在的30%左右。在脑肿瘤方面,2002年开始先后在大脑半球及颅底方面共做良、恶性肿瘤手术50多例,无1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2003年在微创技术上有新的发展,如: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高血压脑溢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脑血管疾病方面,2004年以来开展了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2005年新开展了脑动脉瘤介入弹簧圈栓塞术及脑室腹腔引流术治疗脑积水均取得了好的疗效,填补了全县多项医学空白。特别是在脊髓、脊柱方面,如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脊髓肿瘤均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即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其颅内肿瘤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二项医学课题获县科技。
现有专业医师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病床30张,拥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手术显微器械等仪器设备。
妇 产 科
组建于1993年,是全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其前身是1959年的妇产科病室。当时仅开展了妇产科一般疾病诊疗及手术,如人工分娩、宫外孕手术等。
时至1985年始开展了剖宫取胎、卵巢囊肿摘除、子宫次切或全切,以及碎胎、膀胱瘘修补术。1993年开展了无痛分娩、阴式剖宫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在妇产科的应用,填补了全县这一医学空白,宫颈环形电切为全县xxx。至此,已开展了宫颈癌及卵巢癌根治,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阴式子宫切除、输卵管吻合、尿瘘粪瘘的修补,各种恶性妇瘤的化疗。2003年把腹腔镜技术引入妇产科领域,在腔镜下完成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剔除、卵巢肿瘤切除及各种宫外孕手术。同时具有抢救高危孕产妇的能力,深受广大患者好评。3H服务模式在围产期的应用分别获得2006年县、市、省科技进步三等。设有妇科肿瘤、高危妊娠、不孕症、性病等特色专科门诊。此外还开办孕妇学校,开展了新生儿的全面护理、整体护理、热线咨询等社区服务项目。
现有医师11名,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10人,主管3人,开设病床28张。拥有多功能产床、新生儿红外线辐射抢救台、多参数胎儿电子监护仪、胎心多谱勒、内窥式人流系统、电离子射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电子镜、立普刀、电子腹腔镜等高精仪器设备。
五 官 科
组建于1990年4月12日。62年开设五官科门诊,开展了睑内翻矫正、拔牙等简单手术。70年设立五官科病房。建科后,开设病床18张,开展了乳突根治、上颌窦根治、鼓膜修补、青光眼虹膜后切除、鼻腔内囊吻合术。
2001年以来,成功地开展了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腮腺导管断裂吻合、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筛窦、内囊窦环切术,鼻腔肿瘤摘除术、复杂性颌面外伤整容、上下颌骨折复位、耳廓部分成形术等手术。
现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名,开设病床25张。配置有眼科显微镜、裂隙灯、角膜曲率仪、A型超声波测量仪、眼科显微器械、纤维咽喉镜、颌质方管镜、激光运用治疗仪、鼻窦内窥镜等诊疗设备。单设了眼科、耳鼻咽喉科手术室,治疗室及标准规范的暗室。
口 腔 科
组建于1 998年。1976年初,开展了牙体治疗、补牙、拔牙手术及简单修复、镶牙。
1998年正式成立口腔科,业务范围囊括所有口腔专业。先后选送口腔专业人员到省中南大学湘雅附一、附二口腔颌面外科,武汉、口腔医院口腔正畸。开展了牙体牙髓、颌面外科、正畸、口腔修复、牙周粘膜病、儿童牙病、颌面外伤骨折、良恶性肿瘤、唇腭裂畸形一系列诊疗及手术。
现有主治医师3名,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有综合治疗椅、X线牙片机、洁牙机、光固化机、银汞调拌机、点焊机、高温灭菌器设施设备。
皮肤性病专科
组建于1998年。同年,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查、验收合格,获得了《性病诊治许可证》。设有皮肤性病诊断室、实验室和治疗室,拥有相应的较为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能准确进行过敏原、皮肤真菌、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疱诊病毒、艾滋病等皮肤性病的病原体检测及相应的药敏试验,能正确诊治各种皮肤病、性病。先后开展的高频电针治疗腋臭、炎克净洗液治疗皮肤病、局部注射治疗先天性血管瘤、寻常疣及瘢痕疙瘩,医结合治疗扁平疣,电灼联合干扰素病灶区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等新技术新项目。
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有多功能电子手术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过敏原检测系统、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年门诊量16000余人次。
麻醉科(手术室)
组建于1994年,当时只能开展局麻手术。60年代后开展了硬膜外麻、腰麻、式吸入全麻。70年代,有麻醉医生四个,新开展了针刺麻醉,行甲状腺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手术。80年开展了静脉全麻加气管插管全麻等高难度麻醉。还担负着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麻醉医生培训工作。2002年获省卫生厅组织的医疗质量课题(QC)竞赛优胜。2004年开展的胶源酶溶解术获县科技进步。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2人,麻醉医生9人,手术室13人,手术台8台。拥有多功能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进口血气分析仪及CB机等设备。目前,正在筹建术后恢复室及重症监测治疗室。
(三)、医技科室
检 验 科
组建于1978年8月,前身为建院时的检验室。
建院时仅有显微镜一台,及一些普通的器材设备,能供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测。60年xxx展了细菌培养及一般生化检测。70年代添置了分光度计、电光比血计、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等仪器,开展了二氧化碳、尿素氮、对流免疫电泳、检测乙肝等检查。80年xxx展免疫球蛋白测定、总补体测定、淋巴细胞试验、粒细胞试验及血糖、血脂、AFP、HCG、T3、T4检测。进入9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丙肝、艾滋病、C肽、胰岛素、支原体检查。
现有检验技术人员19人,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检验师9名。具有本科学历的有3人、专科学历的有11人。装备有全自动生化仪、血球仪、放免仪、血凝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鉴定仪、酶标仪、洗板机等xxx精密仪器。
放 射 科
组建于1961年。建科初期,开展了透视和摄片检查。62年添置KE200型X线机,开展了泌尿、胆道造影。68年购入KE200型双球管X线机,开展了胃肠造影检查。
80年代以来,引进万东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500mA三球管悬吊式X线机,并配置现代化的影像增强器。开展了颈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膝关节造影、脊髓造影、腹膜后空气造影及PTC。进入90年代,新开展了球囊扩张导管治疗食道狭窄、胃肠气钡双重造影、气脑造影等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今后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1996年,CT成功引入,标志着我院影像诊断学向高科技的纵深发展。二十一世纪,新添置了800mA胃肠造影机,进行了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脑动脉造影术、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及独具特色的大剂量动态观察下静脉肾盂造影等项目开展。2006年3月16日,随着X线数字摄影系统(DR)、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系统(大型C臂)的购入,成立了介入治疗中心,与心内科密切配合,共同成功地完成了冠脉造影、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脑动脉造影、肝动脉灌注与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脑动脉瘤栓塞,脾、肾、子宫动脉栓塞等介入诊疗手术。
现有医师11名,其中主治医师5名。护师1名。设备有500mAX线机、800mA胃肠机、DR、大型C臂。
CT 室
CT室组建于1996年10月8日,当时是全县xxx家CT诊断中心。
成立之初,购入日本岛津2500-TCT扫描机一台, 了我县CT诊断的先河。2004年5月更换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CT/e单排螺旋CT机, 2006年全年总扫描六千多人次,检查阳性率达75%以上,诊断符合率97%以上。近年来,在原来各部位常规平扫、增强CT检查基础上,开展了腹腔脏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高分辨率肺部扫描、靶扫描等特殊扫描检查。与神经内、外科合作,开展了颅内血肿微创术CT下引导穿刺,腰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腹腔脏器穿刺等CT介入术。
CT室现有工作人员五名,其中放射主治医师两名,放射医师一名,主管、各一名。
功 能 科
组建于1988年。72年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验。
建科后先后购入日本产黑白B超、12导心电图机、美国产动态心电图机及彩色多普勒系统、血流图仪等仪器,开展了脑电图、脑血流图、B超的检测工作。为脑炎、癫痫、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癔症的鉴别,以及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肝、胆、肾、脾、妇产科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物理依据。先后增加了理疗、激光、高压氧、痔疮等检查诊断项目。年检查近万人次。
现有医师5名,其中主治医师3名,主管技师1名,医师1名。拥有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人格心理测试、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等检测仪器设备。
超 声 科
组建于1999年。是在原功能科的B超室基础上组建的。
1972年,购入超声波机一台,开展了超声影像检查,1985年购入绵羊牌B型超声诊断仪一台。1986年购入日本东芝手提B超仪,开展腹部和妇产科超声诊断。1987年以来,先后购入日本岛津EUB305台式B超仪、日本阿洛卡1100台式B超仪、美国惠普尖端影像彩超诊断仪,2007年投入179万元购入韩国产麦迪逊XQ型彩色B超一台,开展超声检查和超声介入诊断治疗等新项目,至此开展了超声检查及四维超声检查和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对腹腔脏器的病变、浅表脏器的病变、肿瘤及心血管病变,妇产科疾病和胎儿畸形等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年检查达2万余人次。
现有医生7名,其中主治医师四名,医师2名,助理医师一名,有300余万元的仪器装备:彩超3台、xxx全数字黑白B超四台、手提式B超两台。
药 剂 科
组建于1980年。此前,即1957年建院时设立了门诊西药房。有普平、单蒸馏器、真空泵和少量玻璃量具。1963年设立了药剂室,实行了协定处方。64年开始药品制剂生产。1969年增设了中药房,并自采自制中草药制剂。1974年建起条件简陋的制剂室,自制葡萄糖注射液及中草药制剂,年生产液体量达17000瓶。1975年开始对特殊药品实行五专管理。1977年时制剂品种达23个,年制剂大输液44000瓶,中草药安瓿剂10万支左右,总产值53000元。80年代投入14万余元新建了一栋640m2的制剂楼,年产液体22万瓶,普通制剂50余种,灭菌制剂16种,年产值20余万元,成品合格率90.6%,成为全地区xxx个颁发合格证的单位。1991年开展临床药学工作。2000年-2005年共投入150余万元,对制剂室进行了,并于2005年顺利地通过了湖南省药监部门的复评审验收。
全科现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副主任中药师1名,主管药师13名,药师30名;本科学历7人,专科22人。
病 理 科
组建于2000年,是原检验科单列的学科。建科以来,选送培训了专业人员,从原来单一的常规病理切片,逐步开展了脱落细胞检查、特殊染色试验、术中快速诊断、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设有病理诊断室、细胞室、切片室、染色室、取材室、标本存列档案等,现已进入全省二甲医院病理科的先进行列。
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3人。有英国珊顿切片机、日本双目奥林巴斯显微镜、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国产最先进的全自动封闭式组织脱水机、超声快速处理仪、组织包埋机等仪器设备。
中 心 血 库
设立于1995年5月。建科初期,专职1人与检验科共同担负全院的采供血任务。
1999年5月,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成为全县xxx合格的采供血机构,并从检验科正式分离,承担安化县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供血任务。血库占地500平方米,成为集成分血制备室、HIV检测室、化验室、采血室、献血者休息厅、小样室、抢救室、体检室、贮血室、发血室、无菌库房、洗涤室、办公室等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血库。开展了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悬液等多种成分血液的制备。2000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成为安化县xxx个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血库自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各级推行无偿献血工作,为保障全县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作了不懈的努力,在上级的历次检查、校验中得到了肯定,在全省临床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胜单位。
现有在编人员9人,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四人,初级职称四人。
血液净化中心
组建于2000年4月,此前隶属于泌尿外科。同年进购一台多泰便移式MR-100型血液透析机,于99年6月23日正式开机,成功地治疗了首例血液透析病人,填补了全县医疗领域的一项空白。当时透析机无水处理,透析液由本院制剂室配制,透析反复循回,透析效果不理想。历时近一年后,耗资20万进购美国OXmons水处理、日本东丽DR-321血透机各一台。目前能开展的主要血液净化项目: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合型人工肾等。血管技术:颈外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等。
科室共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人。现有血透机7台,其中国产多泰1台、日本东丽2台、日本日机装4台。血液透析用水设备1套,产水量500l/h。
供 应 室
设立于1957年。建科初期,仅4名工作人员,一台老式灭菌器。担负着全院消毒管理及供应工作。随着医院的发展及98年外科楼落成,供应室独占xxx层。其布局逐步合理,管理日趋规范。设有防染区:回收间。清洁区:室、办公室、库房、敷料间、去热源间、精洗间、包装间、消毒间。无菌区:质检间、无菌发放间、无菌物品间。两条通道:回收通道、发放通道。1997年-2005年先后购进卧式矩形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灭菌器、医疗废品毁容机,使消毒更加严密,符合省卫生厅标准。
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
第五节 护理管理
1957年1月建院以来,护理管理日趋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健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护理质量逐年提高,护理教育和科研卓有成效。50年来,全院护理人员为完成医院的医疗护理任务及医院分级管理上等达标、创建百姓放主示范医院作出了贡献,使护理管理逐步科学化、制、规范化。
一、管理体系及职能:
建院初期,医院拥有8名、助产士2名,以后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院达164名。护理管理由1962年的长一级管理逐步发展为总长、长二级管理,及现在的护理部主任、长二级管理。1980年设立护理部,96年配备专职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下设长16名,组成了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护理部的职能是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工作,承担护理行政、人力资源、护量质量管理。制订全院护理工作计划,经分管副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进行护理业务、技术指导,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考核、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选拔,配合医院业务用房装修、布局的审核。保质保量完成医院临床护理、教学和科研任务。
二、制度建设与护理质量管理:
1957年建院时,护理没有的人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当时正处于的时代,在三面红旗的下,经过全体干职工的积极努力,医院在各方面发展很快,到1962年,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外科病室(含妇产科)、普内科病室(含儿科)、传染科、门诊护理组,明确了长并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即总长、长、、护理员职责)和规章制度,在住院部工作制度中有值班交制度、隔离与消毒制度、出院与随诊、护理制度、给药制度、查对制度、死亡护理、手术室制度、洗手规则、规则、参观规则。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纠正了只重视治疗护理,忽视基础护理的思想,加强了病房管理和危重病人管理。每周召开病人座谈会,开水、热水、饮食送到病人床边,专人负责重病人洗脚、喂饭、擦澡、定时测量三测,工作条加强了,护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并逐步发展。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由于的影响,知识下放到农村,工宣队进驻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978年后护理工作又重新逐步恢复,有章可循,规范化管理。1995年医院通过二甲达标上等,护理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建立了完整的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制订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十护理缺陷分度标准。96年开始对护理工作质量每月进行考评,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实行优罚劣。进入二十一世纪,护理工作更进一步规范,随着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增多,新的服务模式和先进技术不断引进,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妇产科)的带领下,2001年医院全面实行整体护理,应用现代护理程序对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并实施健康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最佳健康状况。2002年-2004年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创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活动,围绕让患者明明白看病、医疗优质高效服务、绿色医疗三个主题,扎实改进服务流程,制订便民措施,创造温馨舒适住院。2005年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为期三年的活动中,护理部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制订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20余项,对重点科室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制订专项管理制度。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专业发展委员会,设立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各科长、质控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各病室实行长–质控–质控。制订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15个。在质量管理中,每月开展自查自纠,持续改进,每月一次质量考核、一次质量安全分析会,通过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我院护理质量不断上升,在全省组织的管理年护理质量检查中排名第五、市级检查中排名xxx。
三、护理队伍建设:
1、护理队伍由开院时8名壮大到164名,护理人员学历结构由过去的初中以下到现在护理本科学历17名、大专学历79名、中专学历51名,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数58%。
2、技术职称人员由建院时8名到现在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91名、护师49名、16名。
3、为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从2001年开始长竞聘上岗工作,通过、考核、评分,一批年轻、知识、专业水平较高的了管理岗位。1995年以来,陆续派长外出参观学习、培训、选送专科、医院举办长培训班,提高了管理和专科护理水平。
4、人员培训,教学科研
①95年以来在职人员三基知识培训常规化,每年对各类人员进行考试考核,成绩进入个人技术档案,三基水平不断提高。82年5月12日全市护理技术大比武,获内科个案护理xxx名,94年全县护理技术竞赛集体和个人全能xxx名,2001年全市三基知识抢答赛xxx名。
②1970-1978年开展办学,先后培养96人。
③承担益阳卫校、安化卫校专业大、中专实习工作。
④2004年8月护理部组织编写了医院文明用语100条。2005年护理部组织编写《医院各科疾病护理常规》。
⑤截止2007年6月止,有43篇护理论文刊登在各种护理专业上,180篇在各类学术会流。1985年三黄油纱布治疗褥疮的护理获县科委革新,1982年后卤门穿刺抽血获县科委革新,2002年的整体护理推广的医学课题获县科技进步三等,2003年县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获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改良CBP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获县科技进步二等,2006年3H护理服务模式在围产期的应用获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第五届湖南医学科技三等,实现了医院市、省科技项目零的突破。
第六节 医疗设备
建院以来,医院在改善医疗条件,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根据疾病诊断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逐步装备或进购了相应仪器设备,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进展,更新或添置了大量医疗仪器设备,包括部分高精尖设备,如美国产螺旋CT、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韩国产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麦迪逊XQ型)、产输尿管肾镜和气压弹道碎石机,以及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DR)、直线加速器等,xxx提高了检测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至此为止,全院万元以上各类仪器设备达218台件,总值30409213元。其中10万元以上41台件,百万元以上6台件(见附表)。
1977年建立病案室,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病案管理。1986年设立了图书阅览室。1995年成立了信息科。2003年开始计算机网络建设,对财务、门诊、住院、药品进行了网络信息管理。通过以上较为现代的管理方式,及时地了解医疗业务开展、财务收支及药品信息等情况,对于医院科学决策、堵塞漏洞提供了帮助。
1996年12月20日,建立了与湘雅医院合作的远程会诊中心,开辟了我院医疗服务的新领域,通过近十余年的运作,极大地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医疗水平。
医疗设备
近年来,医院在设备投入上,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添置了带影像增强系统的800毫安X光机、500毫安X光机、高压氧舱、螺旋CT、1000mv心血管造影机、X光数字减影系统、人工肾、三维彩超、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脑电地形图、全自动生化仪、血球计数仪、碎石机、电子腹腔镜、支纤镜及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前列腺电切镜、膝关节镜、胆道镜、副鼻窦镜、气压弹道碎石、输尿管肾镜等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精密仪器200余台(件)。最近将引进我市xxx台直线加速器。
医院通过人才培养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其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如我院的介入诊疗中心是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全省xxx的县级介入诊疗中心。目该能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冠脉造影、支架置入、射频消融、肿瘤及外周血管术等手术;微创外科技术渗透在外科系统的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骨科、五官科等领域,其中腹腔镜行胆囊切除近500例,无一例医疗投诉。妇产科行微创外科手术200余例,反响良好。骨科开展的断指再造术、脊椎开展了压缩性骨折AF.RF内固定、脊髓手术开展得很有生色。神经外科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脑溢血、脑肿瘤切除术。内分泌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等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创造了新高。医院每年发表在省级以上医学专业上的论文20多篇;地以上学术交流的论文40多篇;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
近年来,医院狠抓医疗行风建设,为解决安化山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中国医药联合会授予中国质量信誉AA单位、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授予中国质量信誉之星金,连续5年被益阳市卫生局评为医疗质量优胜单位,2007年2月获创建湖南信用单位先进集体殊荣。
院长介绍
院长龚育凡
龚育凡 男 党委兼院长 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内科专业工作近二十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处理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对消化内科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对消化性疾病、功能紊乱方面有较为独特的经验与技巧。自律知识与管理知识(MBA在读),在医疗业务管理和医疗纠纷的认识、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余年来,共撰写专业与管理论文十余篇。管理、专业诊疗工作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誊。